《情书》剧照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作家沈从文
语境: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逝世,距离现在刚好30年。在一篇文章中,沈从文曾这样表述自己的写作理念。
“我演话剧不是一种跨界,‘跨界’这两个字用在这里有点轻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致敬,致敬我年少时的梦想,致敬我最喜欢的艺术形式,我能够参与它,这个遗憾对我来说就没有了。”——主持人、演员周涛
语境:4月底,淡出观众视线有段时间的央视“名嘴”周涛,以话剧演员身份来到南京,在保利大剧院连演了两场话剧《情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周涛说:“其实最初我学过戏剧表演,后来阴差阳错考到了北京广播学院,就一直从事电视行业。”“虽然我已不在做梦的年龄,但人生真的特别有限,时间过得很快,在我这个年龄回头看,尤其觉得快。如果能努力实现人生梦想,还是尽量多地去实现。”2016年离开央视后,周涛调入北京演艺集团担任首席演出官。
“这是因为我们不认识、不关心、不认为自然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自然就成为无名的状态。当这个世界上只剩下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文学就会变得丑陋、恐怖,会宣扬非人道主义的东西。”
——作家阿来
语境:今年1月,作家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出版又一部长篇小说《机村史诗》(六部曲)。该书依序由《随风飘散》《天火》《达瑟与达戈》《荒芜》《轻雷》《空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及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故事组成,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一部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5月6日,阿来与评论家李敬泽、施战军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声”为题,就《机村史诗》进行了对谈。
谈及文学里的人与自然,阿来认为外国小说如托尔斯泰等作家的作品,里面万物是有名的,而中国小说里面自然常常处于无名状态。阿来认为文学家更大的作为是唤醒,是描绘出、表达出自然界的宏大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