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连日报》创刊75周年的日子里,让我们选取几个“瞬间”,回顾一下和“生活”专刊一起走过的生活,感受发展、体会变化、迎接未来。
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
2012年7月,“生活”以上中下的篇幅推出系列报道《狗患忧思录》,从多方面对不文明养狗行为进行了报道。
2019年,我市发布了“养犬公约”。“公约”包括应携带养犬登记证、对犬束犬链、市区内严禁饲养大型犬烈性犬、及时清理户外排出粪便等规定。创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养犬人正逐渐成为每个爱犬养犬人士的共识。
大力提倡和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生活”的主要选题内容和报道方向,“生活中那些不文明的小事”“高空抛物”“文明观影看展”等都是曾经报道过的选题。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策划推出了《用公筷公勺 分餐不分爱》的报道,提出疫情后时代使用公筷公勺的分餐理念,体现了“生活”引领生活、服务生活的宗旨。“生活中的节约之道”和“与文明同行,发现生活之美”等专栏的设置,从普通读者身上挖掘文明行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引领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文明体现在行动上,更体现在精神层面的认识与理解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生活”相继推出一系列独家选题策划报道,其中有关注普通民众隔离生活的《另一种生活的真实记录》,有通过疫情对生活重新认识的《疫情让我重新发现生活》,也有提倡保持社交距离的《社交距离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等。
今年1月1日起,《大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驶入法治化、规范化、常态长效轨道。
人文关怀贯穿始终
人是情感动物,一个人的精神、情绪会影响他的生活状态。
只有身心平衡了,生活才能更健康。家庭情感、亲子关系、心理健康等是“生活”一直在关注的。《正视原生家庭烙印,让一切“都挺好”》《你屏蔽我,我还屏蔽你呢!》《朋友圈自律,距离真自律有多远》等选题,都把关注点放在认识自我、情感沟通及心理健康方面。
一老一小,是生命的两端。如何与父母相处、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平衡点在哪儿、孩子的教育与成长等,是每个家庭都普遍存在并需要投入更多关注的问题。《别让高科技成为沟通障碍》《云养老悄悄走进家庭》《我们该如何与父母相处》《培养艺术修养 让孩子真情流露》《别让你的孩子被心理风暴“吞噬”了》等选题,“生活”力图通过典型案例与报道,和读者一起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以提供思路,引导生活。
在孩子的问题上,“生活”关注学业,也关注成长与心理。既能在中高考期间连续推出专版,从心理、生活、复习等多方面多角度地给考生提供细化入微的参考,也关注孩子的成长及心理问题,“说说心理学”“亲子之间”等栏目的设置,关注社会、家长普遍关注的家庭教育话题,用专业视角和贴近生活的案例,给读者以启发,深受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与喜欢。
民生服务体贴到位
“丽霞健康工作室”和“海峰财富工作室”是“生活”的两个品牌栏目,“丽霞健康工作室”更是《大连日报》首个以记者名命名的工作室。
关注健康与理财,就是关注生活的两大主要内容。
从《聊聊医患关系》到疫情后医患关系的改进;从《开放日里话就医》到《明天谁来为我们的孩子看病》;从身体到心灵;从怎么吃药到如何看体检报告;从季节性疾病到对日常误解的正本清源专业解读,“丽霞健康工作室”其实一直在做的是潜移默化地影响、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打造“大健康”理念。
“海峰财富工作室” 一直关注理财市场政策、理财产品与服务的变化,结合市场热点为读者提供理财指导。
传统习俗的思考与变化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还有二十四节气,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是属于中国人的节日和瑰宝。生活,因为有了这些特殊的日子而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时代在变,社会在发展,我们在保持传统节日和习俗“内核”的同时,也在顺应变化,赋予它们更多新的理念和理解。
从2012年起到2020年,“生活”一直在关注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先后策划了《过春节完全手册》《欢喜蛇年全攻略》《马上欢乐等你来——我家的春节计划》《找回最难忘的年味》《我带爸妈过大年》《除夕夜,我把最美的祝福送给您》《如果春节只有3分钟时光,你该如何面对》《回老家,过传统年》等选题报道。从选题的名字可以看出,有服务,也有理性与情感的思考。
《大连日报》走过的75年,也是生活发生巨变的75年。“生活”专刊记录发展与变化,也愿意和读者朋友一起,迎接未来更美好的愿景。(“生活”专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