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文化学者,东北财经大学EDP中心特聘教授
近日,东北财经大学EDP中心特聘教授、文化学者尺素,在东北财经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线上直播课堂作了题为《〈论语〉——人生价值的光芒》的讲座。
《论语》是一部非常有分量的儒家文化重要经典,它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西汉以来,《论语》就成为知识分子的必读书。南宋的朱熹所注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必考书,《论语》这部经典对中国文化影响极其深远。北宋宰相赵普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这部经典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多深。
其实,论语的思想主要是孔子的思想,《论语》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给我们讲为政的道理,给我们讲儒家的文化。
《论语》以人为核心,提出人的存在要实现价值,人生要有意义,有德行是君子。君子是儒家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崇尚与追求的一种美好榜样。纵观整部《论语》,提到“君子”多达百处以上。《论语》提出“学而修己”,即君子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
《论语》给我们展现了君子的人生价值层面,那么君子的内涵是什么呢?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从这个意义上讲,儒家文化是以人为核心,扩而广之,叫仁义礼智信。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仁义礼智信是指行为方面的那种谦卑、谦逊,君子以义作为根本,以礼加以实现,用谦逊行为方式来表达,用诚信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把仁义礼智信都包含在其中了。
君子之行,在《论语》当中表现得非常充分。君子怎么修炼而成?孔子最推崇的是安贫乐道。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谋道,这个道就是指孔子以人为核心的这种儒家精神及操守、价值观。
君子还应该是什么样子?修己安人,君子要担心的是自己的修养够不够。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注重内心。《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还谆谆告诫我们,作为君子要有畏惧,要有敬畏。
整部《论语》都在讲君子,要做君子,做君子求诸己,然后君子安人、安百姓。修己达到那样的状态,自然能安人,安住周围人,安住天下百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谦谦君子,一个有风范的君子——秉承仁的精神,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内省向内求。
像《论语》这样的经典,你深入其中,那叫怡情养性、气质华美。
(宋鑫 邢硕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