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04

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

——大连人民抗日斗争的光辉历程
2025年09月03日

罗章龙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罗章龙受委派前往东北考察,认定大连“工人基础雄厚但缺乏统一组织”,为大连党组织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

潘清平苏联红军参谋部和中共华北局派潘清平前往大连工作,他以统计员身份为掩护,从繁杂的运输数据中推算出日军的兵力部署。

李震瀛京汉铁路总工会负责人李震瀛,1923年到大连访问进步团体、了解大连工人运动,并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为大连的革命斗争播下了第一把种子。

鞠抗捷创办大刀会邱家沟团,后任大刀会总团联庄自卫团参谋长。1932年,鞠抗捷率领大刀会夜袭王家屯日军驻地,斩杀日军大佐森秀树,创造了“大刀破洋枪”的传奇战例。

陈为人1923年末,北京铁路工会负责人陈为人和李震瀛一起抵达大连,向大连工人群体介绍全国工人运动与学生运动的澎湃浪潮。

金伯阳中共满洲省委常委金伯阳,1926年组织和参加了福纺纱厂“四二七”大罢工。1933年金伯阳进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曾协助杨靖宇率领部队积极反击日伪军。

刘景新1931年11月,中共满洲省委派遣刘景新赴大连组建特支,他以“志成书房”为掩护,建立多个党支部。

魏长魁1921年,魏长魁迁居大连,在日商印刷所当工人。1927年6月,共青团大连地委改称共青团大连市委后,魏长魁任代理共青团大连市委书记兼组织委员。1938年5月,魏长魁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政治部主任。

林升亭旅顺爱国知识分子林升亭,以民众学校为阵地,抵制奴化教育,教唱爱国歌曲,发展共青团员建立支部,用“学生自治会”名义开展反帝宣传,带领团员进行游击训练。

杨志云第一任中国共产党大连特别支部书记,曾为大连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作出过积极贡献。1926年1月,中共大连特别支部成立,在杨志云的努力下,不到半年时间,党员发展到20多名。

黄铁城1935年7月,黄铁城被苏联远东情报部派遣来大连工作,他潜入大连税关,在敌人严密监视下摸清关东军驻防编号。

福纺纱厂“四二七”大罢工旧址

大连人民庆祝大连解放。

红枪帮的人在练武功。

大连中华工学会办公楼

沈得龙地下电台旧址

金州龙王庙万人坑遗址

金州曲氏井

志成书房

中共胡家村党支部旧址

顺兴铁工厂厂房

隆兴茶庄旧址

文/图 中共大连市委党史研究室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亦是大连解放80周年。回望这座城市从被殖民侵略到重获新生的苦难征程,大连人民用40年抗日斗争谱写的历史篇章,始终闪耀着“视死如归、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精神光芒。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连党组织尽管历经艰难险阻,但始终如火种般于黑暗里燃烧,凭借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胆量,带领大连人民在血与火中开辟生路。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和损失是空前的。大连人民所遭受的灾难尤为深重,长达40年的抗日斗争极为艰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连人民的抗日斗争融入全国抗战洪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殖民枷锁下的觉醒与自发抗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大连地区,攻占旅顺之后,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惨绝人寰的四天三夜大屠杀,昔日和平宁静的小城血流成河,两万多名同胞死于侵略者的屠刀之下,幸存者不过几十人。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了对大连地区长达40年的殖民侵略,疯狂地进行经济掠夺、政治压迫、思想奴化。大连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大连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旅顺大屠杀留下的累累白骨,旅顺监狱的种种酷刑,大连港红房子中国劳工的悲惨生活,以及金州龙王庙的万人坑等,无一不记载着这斑斑血泪,记载着大连人民遭受的巨大灾难。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大连人民的反抗从未停歇。金州曲氏一门七女怀抱幼子投井殉节,以死明志拒绝受辱,那口“曲氏井”从此成为“殉节明志”的精神象征。普兰店猎手姜二在大道设下陷阱,用智慧重创日军马队,证明这片土地的人民从不屈服。金州城东曲家村农民陈宝财组织的40余人的“红枪帮”,在凤凰山下落凤沟伏击日军侦察兵,杀敌10人,终因弹尽粮绝全部牺牲,用生命诠释了“血战到底”的血性。1906年,马福连率领400余人的抗日武装在貔子窝重创日军,虽被汉奸诱杀于碧流河龙王庙,但他用生命点燃的抗争火种,仍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民族资本家周文贵创办“顺兴铁工厂”,其断指血书“储金救国勿忘国耻”的壮举,将实业救国的赤诚刻进了大连的历史。

工人阶级的觉醒为斗争注入了新的力量。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在旅顺修建船坞,有600余名产业工人;俄国强占旅大后,大量投资修铁路、建码头、办工厂,至1903年大连地区工人达3万人;日俄战争后,日本取代俄国,为把旅大地区建成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投入大量资本,兴办工厂,到1925年,大连地区中国工人已达十万之众。1916年,满铁沙河口工场工人因银价上涨工资降低举行罢工;1918年,川崎造船所中日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联合罢工取得胜利;满洲日日新闻社工人因物价上涨生活困难要求增加工资举行罢工;1920年,沙河口工场5000余名中日工人为反对裁员举行同盟罢工,坚持40天迫使厂方发放解雇金。这些自发的经济斗争,多以失败告终。事实证明,工人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使本阶级和人民获得彻底解放,迫切需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与大连党组织的坚韧成长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东北地区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浪潮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1921年冬,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罗章龙受委派前往东北考察,认定大连“工人基础雄厚但缺乏统一组织”,为大连党组织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1923年末,京汉铁路总工会负责人李震瀛和北京铁路工会负责人陈为人抵达大连,访问进步团体、了解大连工人运动,既介绍全国工人运动与学生运动的澎湃浪潮,更以坚定的声音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为大连的革命斗争播下了第一把种子。1923年12月,大连中华工学会应运而生!它以救济工友、捍卫工人权益为己任,在斗争中迅速成长,不仅赢得中国共产党的关注与帮助,更成为大连工人阶级反抗斗争的重要力量。1925年,支援上海五卅运动的浪潮席卷大连,大连工人阶级与各界群众联合行动,声援同胞,反抗压迫。这时期大连地区的反抗斗争逐渐融入民族解放的时代主题,为后续有组织的斗争积累了经验、唤醒了民众。

中共大连组织成为领导大连抗日斗争的坚强力量。1926年1月,中共大连特别支部正式成立,党员们深入工厂、码头、学校,发展党员、传播革命思想,将工人、知识分子、农民等各阶层力量紧密团结起来,建立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1926年3月12日,中共大连地委组织孙中山逝世周年纪念活动,激发了大连人民的反帝爱国热情,促进了广大人民的民族觉醒。4月15日,中共大连组织以店员增薪运动为契机,将经济斗争引导至政治层面,成立了大连店员协会。4月27日,福纺纱厂“四二七”大罢工更是将工人运动推向高潮。数千工人团结一致,以罢工为武器,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反对日方压迫。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为加强大连党组织的力量,派邓鹤皋等人赴大连加强领导,采用“秘密与公开结合”的策略,并发动全国进行声援。经过100天的斗争,最终迫使厂方做出让步,不仅提高了工人薪资,还迫使日方暂时停止对多名工人组织者的迫害。

这场罢工不仅沉重打击了日资企业的嚣张气焰,更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充分展现了大连工人阶级的觉醒与力量,显著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它与省港大罢工南北呼应,成为全国反帝爱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早期的抗日斗争行动犹如星星之火,点燃了大连人民反抗日本殖民侵略的希望之光,也让大连人民深刻认识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将分散的力量汇聚成坚不可摧的洪流。

在大连人民抗日斗争的壮阔历程中,中共大连组织虽屡遭挫折,但始终引领着大连人民在风雨如晦中砥砺前行。正是在中国共产党正确指引下,旅顺胡家村党支部党员们遵照党的号召,发动农民开展抗税斗争;沙河口工场团支部带领工人群众争取探亲假的合法权益;无数共产党员怀揣着党的嘱托,冒着生命危险重建组织,让党的旗帜在党支部重新高高飘扬。即便大批同志不幸身陷囹圄,党员们依然遵循党的指导,以“野火烧不尽”的顽强韧性,在城市与乡村间灵活穿梭,通过罢工、罢课、秘密宣传等多种形式,持续对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压迫。中国共产党以其卓越的领导力,指引中共大连组织展现出“愈挫愈勇”的革命韧性,在大连抗日斗争史上刻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深刻诠释了党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伟大力量。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维抗战与民众武装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大连的殖民统治愈发严酷,经济掠夺与奴化教育并行,导致大连人民深陷苦难之中。在这危急关头,中共大连组织挺身而出,成为引领抗日斗争的中流砥柱,带动各界民众掀起了一场坚韧不拔的反侵略浪潮。

1931年11月,中共满洲省委派遣刘景新赴大连组建特支,他以“志成书房”为掩护,建立多个党支部。旅顺爱国知识分子林升亭在其引领下入党,以民众学校为阵地,抵制奴化教育,教唱爱国歌曲,发展共青团员建立支部,用“学生自治会”名义开展反帝宣传,带领团员进行游击训练,播撒武装斗争火种。

面对日本军警的侮辱性统治,党组织引领工人阶级奋起反抗。1931年冬,大连码头工人因不堪脱衣检查之辱,在党员骨干带动下举行罢工,最终迫使日方取消恶规。此后,码头“读书会”应时而生,通过传阅进步书刊、教唱革命歌曲凝聚力量,更以“群友足球队”为骨干掀起抵制日货运动,“中国人不买日货”的口号响彻港埠。1932年,三泰油坊500余名工人罢工要求改善待遇,党组织协调各油坊同步行动,最终迫使日方加薪,中朝工人更联手挫败资本家分化阴谋,谱写了一曲国际主义团结战斗的凯歌。

由于中共满洲省委撤销和大连党组织遭到破坏,大连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一度失去了中共东北组织的直接领导。但中国共产党并未放弃大连的工作。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胶东区党委派遣左友文到大连开展工作。1942年,左友文创建了“中共胶东大连支部”,并以“德成商店”作为隐蔽联络站,借由经商活动掩护其革命行动。张更秀在果园积极发展党员,李彭华则深入东北部盐场,在苦难深重的盐工中播撒革命火种,成功建立党小组,并领导罢工斗争。与此同时,赵恩光等人在周水子的“苦力窝棚”扎根,巧妙地团结工人,掌握日军动向,发展了数十名党员,凝聚起数百名可随时动员的力量。1942年,胶东海外各界抗日同盟总会派遣张寿山组建大连分会,以“隆兴茶庄”为联络点,发展了百余名会员,建立了21个工作点,并组建了一支200多人的武装力量,积极配合苏军解放大连。中国共产党以坚韧不屈的斗争精神,为大连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生动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人民群众凝聚起的坚实力量。

在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抗日放火团的秘密斗争堪称传奇。作为20世纪30年代由苏联红军参谋部领导的国际性反法西斯组织,该团体以破坏日军军事设施、烧毁战略物资为使命,成为插向侵略者后方的一把利刃。自1934年起,抗日放火团成员以做工为掩护,潜伏在大连港、火车站等关键地带。他们凭借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在敌人眼皮底下展开惊心动魄的放火行动。从日军军需仓库到油库,20余处军事目标相继被摧毁,其中1938年大连港码头仓库的焚毁,使日军蒙受高达百万日元的物资损失。6年间,这个隐秘的组织如星火燎原般发展壮大,吸引了近7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国青年投身其中,在大连地区成功实施了57次放火爆破行动,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尤为值得铭记的是,姬守先、秋世显等核心成员身为共产党员,在组织发展和任务执行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以无畏的牺牲精神,为抗日斗争留下了深刻印记。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在大连地区开展反法西斯情报工作。沈得龙、刘逢川、何汉青等人受命在大连设立秘密电台,为苏军提供日军情报,助力苏联红军精准打击日军,传递关键战略信息。黄铁城潜入大连税关,在敌人严密监视下摸清关东军驻防编号;潘清平以统计员身份为掩护,从繁杂的运输数据中推算出日军的兵力部署;这些隐蔽战线上的尖兵深入虎穴,与日军展开殊死较量,为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和抗战的最终胜利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连的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亦同步觉醒,在文化战线上展开了不屈的隐形较量。1936年春,庄河县教育界爱国人士成立“庄河抗日救国会”,以“捐资兴学”为名募集款项,筹得万余元,用于购买枪支弹药及补充给养支援邓铁梅等部抗日武装及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联,有力地支持了辽东“三角地带”的抗日斗争。后因安东分会遭破坏,庄河抗日救国会被日军镇压。宋良忱等6人英勇就义,史称“庄河六君子事件”。教师金纯泰坚守民族气节,拒绝为日伪政权效力,被迫担任伪奉天市公署教育科长,仅一年便托病辞归;旅顺高等公学校的学生们则以青春之躯奋起抗争,通过罢课等方式坚决抵制“皇民化”教育。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在看不见的战场为大连人民的抗日斗争注入了重要精神力量。

在大连地区的抗日烽火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引领前行的中流砥柱,广大民众自发掀起的抗战浪潮同样气壮山河。庄河地区的民众武装斗争,成为辽南抗日的光辉旗帜。1932年,鞠抗捷率领大刀会夜袭王家屯日军驻地,斩杀日军大佐森秀树,创造了“大刀破洋枪”的传奇战例。农民姚启荣组建“抗日救国军”,在碧流河两岸的辽南大地上南北转战,英勇打击日军,直至血洒抗日疆场。由福连在庄河山区坚持八年游击战,打得日军闻风丧胆,1940年在日军围剿中壮烈牺牲,践行了“同日本侵略者奋战到底”的铮铮誓言。刘同先组织“抗日救国军”,队伍发展至3000人,编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40路军”,联合邓铁梅率领的抗日武装频频袭击日伪军,为抗日救国将一腔热血洒在大连的土地上。这些武装虽装备简陋,却以顽强的意志牵制了日军兵力,有力呼应了全国抗战局势。庄河民间流传的“姚司令,武艺高,杀得鬼子嗷嗷叫”等歌谣,至今仍在传颂。

在大连的抗日斗争中,还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向应,抗日民族英雄金伯阳,东北抗联第九路军政治部主任、共青团大连市委书记魏长魁……此外,还有无数无名英雄——工人、农民、教师、学生,他们的名字或许已湮没于历史,但其精神早已融入大连的土地,成为永恒的记忆。

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奋进“两先区”新征程

大连的抗日斗争历程深刻证明: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是力量的源泉,精神传承是动力根基。从中共大连特支成立时的星星之火,到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党的组织始终如灯塔指引方向;从领导工人罢工,到渔民突破封锁线为我党解放区输送物资,群众的支持始终是胜利的源泉;从爱国儒生阎世开拒绝为日军带路并写下“宁做中华断头鬼,勿为倭奴屈膝人”的绝命诗,到姬守先在狱中创作《满江红》鼓舞斗志,这种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精神传承,始终是斗争不竭的动力基石。

当今的大连,正以坚定的政治自觉,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全力推动“两先区”和“三个中心”建设稳健前行。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发展理念,使市民成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凝聚“万人划桨开大船”的强大合力。近年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两先区”建设发展之路,大连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振兴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大连始终传承抗战精神中的爱国情怀与必胜信念,激发“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坚韧不拔”的奋斗基因,勇探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路径。

80年前,大连人民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民族的尊严;80年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锚定“两先区”“三个中心”战略定位,落实“六个建设”目标任务,高质量冲刺万亿GDP城市,在新时代绽放出耀眼的光彩。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英雄的精神却永不褪色。我们将永远铭记先烈的遗志,传承宝贵的抗战精神,团结一心,砥砺奋进,以大连的奋斗与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