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是肿瘤疾病的高发群体,数据显示,我国肿瘤患者超过六成是老年人,而高龄、多病共存、器官功能衰退等问题常让老年肿瘤治疗陷入困境。当癌症遭遇高龄,是否只能束手无策?当治疗碰上基础病,如何寻找平衡之道?在大连市友谊医院,这道关乎生命的难题正被重新解答。
作为大连市老年医学中心挂牌单位,大连市友谊医院创新打造“精准医疗+‘内外’兼修+人文关怀”的老年肿瘤诊疗体系,让高龄老年肿瘤患者不再被“年龄”束缚,让多病共存的老年肿瘤患者打破治疗禁区,让晚期老年肿瘤患者重获生活尊严……在第31个全国肿瘤宣传周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走进这家守护生命的综合性医院,见证“银龄抗癌”的温暖与力量。
多学科协作打破“年龄禁区”
92岁的张奶奶进食后反复呕吐,确诊为胃癌梗阻,同时还合并高血压、心肌梗塞、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这是大连市友谊医院胃肠外科最近救治的一位高龄患者。临床中,像张奶奶这样的老年肿瘤患者很多。在过去,等待张奶奶的结果只能是保守治疗甚至放弃治疗,但是今天在大连市友谊医院,从传统化疗到精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从单一治疗到建立肿瘤疑难重症多学科诊疗(MDT),老年肿瘤治疗之路越走越宽,“年龄禁区”正在被打破。
大连市友谊医院肿瘤内科成立于1994年,是我市较早成立的肿瘤诊疗专业科室,此后,医院于2016年又成立了老年肿瘤内科。两个科室目前已形成对乳腺癌、肺癌、胃癌等十余类实体肿瘤的立体化诊疗网络,在肺癌靶向药物耐药处理、乳腺癌保乳术后精准治疗、胃肠肿瘤转化治疗等领域形成特色优势,采用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手段,成功救治多例80岁以上高龄肿瘤患者,对肿瘤急危重症的处理经验丰富,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救治成功率达92%。
技术突破是支撑老年肿瘤治疗的关键,大连市友谊医院创新构建“精准评估—动态调控—全程守护”诊疗体系。通过基因检测锁定PD-L1、EGFR等关键靶点,实现疾病诊断的精准评估,为患者匹配最佳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方案;针对肝肾功能衰退患者,运用药代动力学模型进行“毫克级”剂量优化、动态调控,结合节拍化疗(小剂量持续给药)显著降低毒副反应;开展被公认为“绿色疗法”的热疗,让肿瘤细胞“热死”而不影响正常细胞,无创伤、无痛苦、无毒副作用、并发症少。医院依托MDT平台,联合内科、外科、重症、麻醉、营养、影像等学科10余个科室,为每位老年肿瘤患者制定“一人一策”治疗方案,做到全程守护:如为合并冠心病的肺癌患者设计“介入消融+立体定向放疗”的微创组合,为肾功能不全的肠癌患者定制“腹腔热灌注+剂量调整化疗”。这套科学体系成效显著——科室75岁以上老年患者治疗耐受性达95%以上,88%的患者治疗期间保持正常生活能力。
微创与精准点亮“手术绿灯”
外科手术是很多肿瘤治疗必需的手段,但是老年人进行外科手术的难度与风险非常大,尤其是高龄老人,身体机能衰退、合并基础病多,对手术创伤以及麻醉耐受差。面对慢病、多重慢病基础上发生器官急性损害或急性加重的高龄肿瘤患者,手术做不做?如何做?近年来,大连市友谊医院以大连市老年医学中心为依托,凭借着雄厚的老年专科实力和精湛的老年多学科联合治疗技术,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各类老年微创治疗技术、老年麻醉、老年重症治疗方面,一次次突破手术年龄上限。
老年肿瘤患者的术前评估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特征、生理功能、合并症、认知状态及治疗目标,以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老年综合评估(CGA)是其评估基础,包含躯体功能、认知与心理状态、营养状态等内容,通过日常生活能力(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评估,判断老人对手术的耐受性;筛查是否存在认知障碍、抑郁或谵妄,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术后恢复和依从性;通过体重变化、白蛋白水平等指标评估营养状况,以降低营养不良导致的术后并发症风险。器官功能和麻醉风险是围手术期的评估重点。对于心血管系统,使用心功能分级评估心脏风险,筛查心律失常、心衰等,必要时通过冠脉CT或心脏超声明确心脏储备功能;呼吸系统评估哮喘、COPD等病史,肺功能检查及血气分析是重要指标;内分泌系统中,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如肾病、神经病变)需重点评估,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甲减)可能影响麻醉和代谢,需术前调整用药。
老年人因特殊的生理背景,麻醉的复杂度和风险度要远高于中青年人,手术或其他治疗的并发症风险也同样远高于中青年人,因此,老年肿瘤患者手术还需要有强大的麻醉学和重症医学支撑。经过不断提升,大连市友谊医院麻醉科在高龄患者手术麻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手术医生的顺利操作真正做到了保驾护航。目前,大连市友谊医院麻醉科已加入“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建的“国家老年麻醉联盟成员单位”。
对于高龄患者,无论是肝胆肿瘤、胃肠肿瘤、泌尿系统肿瘤,还是妇科肿瘤、乳腺肿瘤、甲状腺肿瘤、耳鼻咽喉肿瘤,大连市友谊医院各科室均通过老年综合评估、老年多学科整合团队模式,术前进行综合评估,联合会诊,准确把握老年患者病情,并加以干预,最大程度调整老人的术前状态,制定最佳手术方案,保证了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各种腔镜的广泛使用,使得老年肿瘤患者的手术逐渐以微创为主,很多手术伤口只有2~3厘米,术中出血少,极大降低了老年患者的手术风险,术后仅需几个小时就能正常饮食甚至下床。在大连市友谊医院,越来越多的高龄老人在精准的评估治疗和先进的微创技术加持下,重获手术机会,甚至一些95岁以上的肿瘤患者仍然能够顺利地完成手术。
人文关怀
绘制“温暖画卷”
在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肿瘤的治疗不仅有精准的医疗技术,更有对生命规律的深刻理解,在治愈与关怀之间找到完美平衡点。当老龄化社会遭遇癌症高发,这种既专业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友谊模式”,正为肿瘤防治提供新的解题思路。
癌症康复并非简单的身体恢复,而是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的全方位重塑。在生理康复上,康复团队根据患者术后情况,制定专属康复方案。针对术后肢体功能受限患者,通过物理治疗与运动训练,帮助他们逐步恢复行动能力;对于吞咽、语言功能受损患者,提供针对性康复训练,改善生活质量。营养师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助力身体恢复。癌症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有精神上的折磨,因此心理康复同样重要。医院为患者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与团体心理治疗,帮助他们排解负面情绪,重拾生活信心,定期举办康复知识讲座与经验分享会,让患者在交流中相互鼓励,汲取力量。
姑息治疗贯穿癌症治疗全过程,从确诊到终末期,旨在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医院在姑息治疗方面积极探索,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支持。早期介入姑息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延长生存期。通过药物、放疗、心理支持等手段,有效缓解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规范化疼痛处理(GMP)已成为癌痛管理的核心,让患者不再被疼痛折磨。多学科协作是姑息治疗的一大特色,医生、护士、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等共同组成团队,为患者提供全面关怀。当癌症进入晚期,医院姑息治疗团队致力于缓解患者痛苦,提升生命质量。他们用温暖的陪伴、精心的护理,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感受到尊重与关爱,让生命绽放最后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