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

“幸福合伙人”共建“幸福新社区”

2025年07月02日

人民广场街道携手“大工委”成员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义诊活动。

居民在社区食堂包粽子迎端午。

在胜利社区“周三有约”服务项目中,志愿者组织辖区未成年人开展绘本阅读活动。

社区为业主代表与“红色物业”搭建议事平台,共同协商小区治理难题。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于艳新

夏风轻拂,漫步在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道路干净整洁、店铺错落有致、楼院干净舒适。社区小巷内,居民业主睦邻友好、美美与共;党群阵地中,能人达人、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群策群力、和合共生;城区路街上,网红打卡地、口袋公园,跃然眼前、相映成趣……今年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一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连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再启新程。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锚定“幸福新社区”建设目标,以“幸福合伙人”为笔,在阡陌纵横的肌理深处,续写“党建引领有力、服务群众有为、社会治理有效”的基层工作新答卷。

党建凝心 激发服务发展新动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群众需求日益多元,传统治理模式面临资源分散、服务供给不足等挑战。如何激活社会力量“每一子”,下好基层治理“满盘棋”?人民广场街道积极探索打造的“幸福合伙人”模式,即坚持街道党工委牵头抓总,健全深化社区“大党委”建设,优化整合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各类资源,共同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多元化服务,绘就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

“2024年8月,我们申报北岗社区作为‘幸福新社区’试点,制定了北岗社区建设‘幸福新社区’工作方案。围绕北岗社区‘居民多层、利益多元、诉求多样’的特点,积极发挥社区‘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红色物业’典型,持续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人民广场街道党工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在试点社区的示范引领下,辖区其他12个社区积极跟进,连点成线,勾线成画。比如:五四社区以“1+6+X”工作法为核心,构建“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将党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北京街社区以党建为核心,创新推出 “五主五维”工作法,从组织体系、群众参与、服务民生、安全保障、家园建设五个维度,打造 “服务有保障、组织有力量、有事好商量、民呼必有应”的幸福社区综合体。九三社区创新党组织及党员为群众服务的途径和方式,持续强化“红色物业”建设,凝聚辖区楼宇企业等各类组织资源形成合力,为民生“疏堵”,为治理“增效”。长江社区通过“五心工作法”,打造党群连心、环境宜居、邻里和谐、治理精细、服务完善的幸福新社区。新康社区创新打造“党建引领万‘巷’ 更新”社区党建品牌,通过“先锋圈”“共享圈”“自治圈”“邻里圈”“养老圈”“五圈联动”模式,让居民幸福出“圈”。

总之,在“幸福合伙人”模式中,人民广场街道将社区基层党组织作为召集人,通过红色领航,激发各类主体能动性,打造出一批幸福新场景。

多元赋能 展现社区和谐新气象

清晨的长春社区,处处洋溢着温暖与活力。“春晖”课堂上,志愿者老师正带领居民练太极;社区食堂里,饭菜飘香,笑语盈盈;纪念街69号,修饰一新的“彩虹楼梯”引来很多居民和游客驻足打卡……这一幕幕生动场景,正是各方聚力、多元赋能,打造幸福共同体的真实写照。在“幸福新社区”建设中,长春社区党委不断扩大共建“朋友圈”,与辖区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创新推出“居民点单—党委派单—共建单位接单”服务模式,今年完成楼梯扶手安装、天井遮雨盖加装、休闲长椅安装等民生实事18件。

小事虽不起眼,却直击居民心头;细节虽琐碎,却映射治理深度。人民广场街道通过凝聚多方力量、回应居民诉求,在服务温度与治理高度上实现双重突破,展现出令人向往的社区和谐新气象。

庆贺社区通过“骨干挖掘骨干、骨干带动骨干”的方式,充分发挥社区能人达人的带动作用。目前,该社区建立了红日朗诵队、环境改造志愿服务队、邻里和谐志愿服务队、轻骑兵艺术团、玩美剪纸班、玩美柔力球队、微课堂服务队、温馨编织班、韵美舞蹈队、庆贺社区兵王到家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这些队伍主动参与社区服务,深入开展理论宣传、爱心帮扶、便民大集、环境维护、设施维修等各类志愿活动,让社区成为居民心中名副其实的“港湾”。无独有偶,石葵社区充分吸纳居民、在职党员、青少年等组建多功能志愿服务队,如“宁佩英”社会治理志愿者服务队、石葵向阳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等。同时,由社区大党委牵头,居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志愿者服务队协助网格员开展物业服务管理工作,延伸社区治理触角,共同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

资源融合 构建人民幸福新家园

幸福,于细微处见真章。人民广场街道从解决老人“一顿饭”难题的社区食堂,到缓解双职工看护难的“第二课堂”;从老党员带头服务的便民大集,到点亮万家灯火的“红色物业”……资源融合释放出的乘数效应,让每位居民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每个角落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走进新华社区,政务资源与文化底蕴的交融谱写着独特的社区乐章。该社区以五四路小学、六一幼儿园为教育之基,依托青少年宫、少儿图书馆以及中音琴行、柏斯琴行等机构,共同编织成一张丰富多彩的文化网络。胜利社区以“全龄友好、幸福共享”为理念,每周三开设绘本共读、创意手工等特色课程,用趣味课堂点亮孩子的课后时光;依托茂田相里社区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平价暖心餐,实现“一碗热汤的距离”养老关怀;推出“星期六志愿服务大集”品牌活动,整合党员先锋、专业社工、热心志愿者等力量开展健康义诊、爱心义剪、政策咨询等便民服务,将便民服务转化为邻里互动的情感纽带。桥东社区以环境整治和美化提升为重点,通过绿化提升、垃圾分类、公共设施优化等措施,让居民在优美的环境中享受生活。黄河社区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时收集居民动态信息,为“一老一小一弱一特”提供精准化服务,提升治理效率。

如今的人民广场街道,一个个有形有魂的幸福新社区悄然形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