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静 白慧婕〛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辽宁工业体系比较完备,要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新时期大连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大连作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资源富集且工业基础雄厚,应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统筹传统产业转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
大连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传统产业是其经济发展的基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夯实大连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的关键之举。
高端化是大连重塑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传统产业高端化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大连传统制造业应将技术创新作为价值攀升的核心引擎,聚焦基础材料、核心工艺等关键环节实施技术攻坚。通过搭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多元协作平台,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发挥各类企业在区域重大技术攻关中的积极作用。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升级的模式,推动大连石化、钢铁、机床等传统产业从工艺革新、产品创新到业态重塑的系统性转变,实现产业能级跃迁。
智能化是大连重构生产效能的根本驱动力。面对全球智能制造浪潮,大连需以工业互联网发展为抓手,全面推进传统产业在研发设计、生产流程、运营管理与采购销售环节的全链条改造,提升生产精度与资源配置效率。以数据要素驱动新型制造生态,积极参与和融入国家统一大市场建设,大力开拓云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等新兴业态,使大连制造加速向“大连智造”迭代升级。
绿色化是大连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要将“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入传统产业升级中。通过清洁能源替代、循环技术应用等系统性工程,推动钢铁、化工等行业绿色转型。抓住能源结构重大调整机遇,加快发展氢能装备、生物质能等绿色清洁产业。凭借“国家再生资源试点城市”称号,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分类与废旧物资再利用等做法,促进再生资源先进加工利用技术装备和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升级,形成在全国可复制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经验。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激活创新驱动核心动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拉动大连经济转型升级的“牛鼻子”,更是构筑新时代大连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抓手。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是大连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根本任务。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全球技术前沿,建立“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价值链攻关体系,推动大连科研机构与产业链上下游形成联合研发机制。通过设立重大专项引导资金、完善首台(套)装备应用补偿机制,强化技术验证与产业化衔接能力,消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资金等方面的障碍,为大连构建自主可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硬核支撑。
构建全要素创新生态是大连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速度的基本保障。完善“载体建设—主体培育—要素配置”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全周期覆盖技术孵化、中试熟化到规模量产。推动先进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和创新资源,建立“链主企业+创新联盟”合作机制,引导创新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精准配置。通过优化财税和融资模式,构建覆盖初创期到成熟期的资本服务链条,加速创新成果在大连实现产业化突破。
强化顶尖型人才引育是大连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战略支点。依托大连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优势,建立“重点学科+产业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软环境,在跨境流动、成果权益分配等领域实施突破性政策,形成“以才促产、以产聚才”的良性循环。通过建设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和技术转移枢纽,推动大连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持续注入高端智力资源。
完善产业协同发展体系
推动大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传统产业可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应用场景和产业配套,战略性新兴产业能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技术和理念,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深度融合是推动大连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宝。
加快技术开源开放,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开源开放是破除技术壁垒、实现普惠发展的关键路径,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使各类企业和人群以更低成本获取先进技术、展开合作。建立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通过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链垂直整合与水平拓展,推动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技术、新材料的跨界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场景应用对接。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新优势。统筹大连自贸片区、高新区、金普新区等区域功能定位,构建“核心区引领、多组团协同”的空间格局。推进建设大连传统产业升级示范区和新兴产业先导区,打造特色产业协同发展走廊。抓住经济发展新趋势,通过产业空间重构,形成区域发展新动能,促进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形成大连产业集聚发展新优势。
创新协同发展机制,破除产业融合障碍。应建立跨部门产业协同推进机制,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依托金普新区工业互联网通用平台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破除大连市发展现代化产业“信息茧房”。联合大连知名智库机构,构建产业协同发展评价体系,政府定期开展评估、整改和政策调整。
(作者分别系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全面振兴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