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功能

2025年07月07日

〚王允〛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主题的深刻总结,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在新征程背景下,深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功能,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教育功能

伟大建党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真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教育过程中,伟大建党精神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生动鲜活的历史故事和革命实践展现出来。例如,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共产党人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翻译著作、组织学习小组,用实际行动诠释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追求。这使人们更易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从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时,“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通过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人们能够深刻认识到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怀揣着共产主义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如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描绘了对未来中国的美好憧憬,尽管面临残酷的环境,依然坚守理想,这种精神激励着当代人树立崇高的理想,将个人价值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教育功能

伟大建党精神强调“对党忠诚”,这对于开展政治教育、培育人们的政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在关键时刻用实际行动维护党的权威。要引导受教育者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教育实践中,展现党为实现初心和使命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如脱贫攻坚战中,数百万扶贫干部扎根基层,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让受教育者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从而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共同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而奋斗。

伟大建党精神的道德教育功能

“不负人民”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中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无数党员干部为了人民的幸福无私奉献。焦裕禄同志为治理兰考县的风沙、盐碱和内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张桂梅校长扎根贫困山区,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数千名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这些事迹是对伟大建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生动诠释,通过宣传和教育,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彰显了共产党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广大建设者和改革者同样展现出了英勇斗争的精神。这些精神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锤炼坚韧品格,不退缩、不畏惧,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

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教育功能

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担当使命精神,能够激发人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新时代,无论是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勇于担当、积极作为。通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能引导人们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实践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贡献力量;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探索,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再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体现了创新精神。伟大建党精神鼓励受教育者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和方法,在各自的工作和学习领域中积极创新,为推动时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伟大建党精神饱含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我们党在新征程上战胜风险挑战的精神底气。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我们要通过持续深入学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畏任何艰难险阻,勇于创新和自我革命,在英勇顽强的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本文系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渊源研究”(L22BDJ009)理论成果。

(作者系大连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