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孟清〛
“暑假读什么书能提高语文成绩?”每到7月,这个问题总会成为家长热议的话题。但我省2025年语文高分考生,瓦房店市高级中学杜宜莲同学的回答出人意料:“与其纠结书单,不如先爱上阅读并学会‘把书读透’。”在她看来,自己141分语文成绩的背后,是“良好阅读习惯+带着问题去读书”的长期坚持和点滴积累。
良好阅读习惯和语文考场高分的关联并非偶然。据有经验的初高中教师介绍,班级里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中,超八成有良好的假期阅读习惯且普遍注重“输入到输出”的转化。暑期是中小学生的阅读“黄金期”,如何让阅读有效助力学习?我们邀请语文高分考生、一线教师和市教研员共同揭秘。
高分考生分享经验:开卷有益,一边读一边思考和积累
杜宜莲告诉记者:“阅读于我,是自童年便结下的不解之缘,持续至今。挑选书籍时,我通常结合自身兴趣与学习需求。课本指定的经典书目,我会优先精读;而面对浩如烟海的课外读物,则会先通过书籍简介或影视改编作品,寻觅心灵共鸣点,再开启深度阅读之旅,近期在读的是鲁迅的杂文和汪曾祺的散文;此外,我还常常阅读《人民日报》等媒体的时评文章,既能把握时政热点、积累写作素材,又能学习规范严谨、感染力强的语言表达,为考场作文注入鲜活力量。”
谈及课业时间和课外阅读的平衡之道,杜宜莲表示,自己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时间分配办法。比如,小学时课余时间非常多,看了古今中外的很多经典名著,培养起了日常阅读的好习惯;升入初中后,采用“日常短时阅读+寒暑假集中阅读”的方法,尽情畅游书海;高中课业任务增多,就巧妙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精悍的短篇小说、优美的散文佳作、内容丰富的时事杂志等,在阅读的同时缓解学习压力。
杜宜莲说:“我阅读时有做摘抄笔记的习惯,会积累一些优美或有哲理的句子,这让我笔下的文章流畅生动,写作能力也有质的飞跃。同时,长期坚持的阅读习惯大大提升了我的阅读速度,一边读一边思考则培养了我带着逻辑去拆解、带着共情去感受、带着精准去表达的能力,因此在语文试卷的阅读题部分得心应手。看到散文,我会自动寻找‘形散神聚’的线索;遇到议论文,我能快速锁定论点与论证逻辑;读懂作者意图的能力也逐渐提高,这种‘换位思考’的能力逐渐培养出了我对文字背后情感与思想的敏感度。”
开卷有益。杜宜莲想告诉学弟学妹们:读书,是最公平的成长捷径。阅读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心灵跋涉,每一本好书都是点亮前路的星火。
一线教师建议:高中生阅读以“读完有所得”为目标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张蕊认为,小学生阅读应以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则要为阅读适当添加一些合理的目标。张蕊说:“我认为,高中生阅读不能完全由着兴趣爱好,至少应该以‘读完有所得’为目标。”
她说:“首先,要科学地看待高中阶段的课外阅读。有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课外阅读会挤占宝贵的学习时间,不舍得花时间在课外阅读上,其实不然。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即便从‘功利’的角度看,高中阶段考试中的所有文本皆是课外阅读,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更需要较高的阅读速度与较强的信息提取能力,而这些都是在专注地连贯地阅读中培养起来的。
“其次,高中生阅读可以借助同伴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平台。今年,我刚刚送走了一届毕业班,在他们高一入学那年,我们就制订了师生共读的计划,共读书目为《品中国文人》,阅读完成后,撰写读后感,召开线上读书会;他们高二时,我把书架搬进了班级,鼓励他们利用休闲时间看书写随笔,同时倡议学生和家长共读一本书,读后撰写读后感并择优发表在学校的公众号,让孩子们知道,读书,并不是学生的专属,也是一种优良的家风。在持续阅读的过程中,这届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很快,在今年的高考中,班级里语文成绩125分以上学生有近半数,我想这是持续阅读并适当加读写目标的功劳。对于计划在暑期进行阅读的高中生,我建议应以‘读完有所得’为目标,尽量不选毫无难度的消遣书籍,而要选一些读起来有些费力的书籍,比如高中教材中出现的节选篇目的整本书、一些感兴趣的理论书籍等,在挑战中寻找快乐和收益。”
教研员支招:开启高效阅读之门
大连教育学院初中语文教研员齐雅萍说:“阅读的好处有很多,既能滋养生命、提升素养,也能助力考试。相信大家都听过一种说法,‘不阅读,你连试卷都做不完;不阅读,你连题干都读不懂’,这绝非危言耸听。阅读能力不仅影响思维和表达水平,更影响全学科的学习。可见,阅读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最有效的学习投资。”
初中生应该读哪些书?齐雅萍说:“可选的书目有很多,初中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如《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教材文章涉及的作家的其他作品或相关作家的作品;传记类作品;还可以依据学生的个人兴趣拓宽阅读范围,如艺术、天文、哲学、军事、学科相关领域等。”
对于很多学生提出的阅读时间有限的问题,齐雅萍支招,开启高效阅读之门,并分享了四个“自读方法小锦囊”。一是导图式阅读法。可以根据整本书或文章中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关系等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帮助梳理、整体感知书或文章的内容。如阅读《西游记》时,绘制“孙悟空人生轨迹图”。二是发现式阅读法。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在书中圈画出好词好句,在书页空白处批注阅读发现,包括感悟、联想、欣赏、评价等。如阅读《简·爱》时可以批注对主人公独立人格的敬佩,以及对书中精彩景物描写的分析等。三是问题式导读法。同学们要带着思考读书,一边读书,一边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值得与他人共同讨论的问题,包含对现有观点的批判,或对文本内容及写法的质疑,以此提升自己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四是熟读成诵积累法。熟读成诵的过程就是不断汲取名家名篇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精华的过程。自然成诵的名家名篇多了,学生的思想境界、语言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延伸阅读
写给家长和教师——优质陪伴从共读开始
暑期,是中小学生的阅读“黄金期”,也是家长和教师优质陪伴的“黄金期”。在这个充满希望与可能的暑假,高中语文栾桂芳名师工作室领衔的“思齐阅读成长共同体”诚挚地向您发出一份特别的邀请——参与全市家校共读活动,一同阅读美国著名道德理论教育专家内尔·诺丁斯的经典之作《学会关心》。
身为家长、教师,在陪伴孩子、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你是否也曾感到困惑,渴望找到更智慧、更贴近孩子内心的沟通方式,期待用更深刻的教育理念点亮学生前行的道路。你是否也曾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们?如何给予他们更温暖、更有效的引导?《学会关心》正是这样一本能给我们带来深刻启示的书。它并非枯燥的理论之作,而是从人文关怀的视角,探讨了“关心”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告诉我们,“关心”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双向的、充满情感的互动。并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关心世界的能力?如何建立真正有效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阅读它,能帮助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用更柔软、更智慧的方式去爱、去教、去陪伴。
这个暑假,每天拿出30分钟,参与共读,一起寻找答案,一起点亮阅读之光吧。这次的共读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阅读打卡,更是家校互助,共同探索教育真谛的温暖旅程。
如果您是家长或教师,想加入共读活动,请扫上方二维码了解具体的活动方案并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