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书记的“书香试验田”

2025年07月10日

作为全国第十个、东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在全民阅读活动中,大力推进书香金普建设,由金普新区党工委宣传部统筹实施,新区文明办、新区教育局、新区直属机关工委、新区总工会、新区妇联等单位共同发力,在各条战线深入开展“书香社区”“书香校园”“书香机关”“书香企业”“书香家庭”建设活动,构建起全域覆盖的阅读服务网络。

今天的金普新区,在机关,党员干部读书蔚然成风;在企业,全民阅读助力科技创新;在社区、在家庭,常态化开展的金普阅读分享会活动遍地开花……与此同时,依托金普新区图书馆总量20.05TB的数字馆藏开展的智慧阅读——“码”上听(看)书活动,为市民提供了海量的免费数字阅读资源;金普书香文旅路线打卡活动,整合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城市书房、特色书店等阅读资源和金普新区各大旅游景区、景点,促进了文旅深度融合;金普新区融媒体中心的《悦读金普》文化栏目,借助新媒体优势扩大全民阅读影响力;“我的书屋我的梦”——金普新区阅读推广人培育计划,挖掘培养了一大批有潜力的“书屋领读者”;“多城联动 共享书香”阅读马拉松挑战赛主题活动由金普新区牵头,逐步扩大到10个国家级新区同步开展,与线下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一道,让书香金普香飘万里;文创设计大赛、公益海报巡展及“书香金普艺术季”等活动,在金普新区持续打造出一个“永不落幕”的全民阅读节,让书香成为金普新区最鲜明的文化底色,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注入了新动能。

从本期开始,《书香金普》专栏将带领读者走进金普新区,看看书香金普建设中打动人的那些人、那些事儿。

在金普新区石河街道唐家村,提起王蕴教授,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教授书记”。这位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大连校区的教授,在担任该村驻村第一书记期间,把对阅读的赤诚和对乡村的热爱,倾注到一方小小的“唐家村文化驿站”里。她坚信,阅读是照亮乡村未来的光,是助力乡村振兴最深沉的力量。如今,她的“书香试验田”已结出了丰硕果实。

“驿站”诞生记:

教授书记的破冰行动

2022年6月,初到唐家村的王蕴为村里孩子们单调的课余生活感到痛心。课外读物的匮乏,让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缺少了应有的神采。“必须为他们打开望向世界的窗!”这个念头,成了她创办“唐家村文化驿站”的初心。

行动力超强的她,立足唐家村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唐家村为中心,辐射周边社区,开设了唐家村“麦苗学习驿站”,后来升级为“唐家村文化驿站”。依托大连校区党委的全力支持以及与唐家村党组织组成的“共建对子”,解决了文化驿站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没有图书?她发动教职工捐赠千余册,还附赠学习用品、教学教具、健身器材等;缺师资?她组建高校“nice助教队”;家长不会教?她首创“妈妈讲堂”破解家教难题。短短两年,驿站成为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助力乡村振兴的“加油站”。

“妈妈讲堂”“麦苗阅读”“nice助教队”:

匠心打造试验田

王蕴深知,全民阅读的推广,需要系统性和创新性。

在“麦苗阅读”启动前,她率先开展“妈妈讲堂”,通过“父母的语言藏着孩子的未来”“好家风成就孩子一生”等主题课直击家庭教育痛点。一位曾为教育孩子焦虑迷茫的妈妈,听了几次主题课后深受启发,逐步改善了亲子关系。“是您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这句由衷的感谢,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麦苗阅读”注重在探索中求知,在圆梦中暖心。“麦苗阅读”采取邀请老师讲课和外出研学两种形式,至今已开展党建引领、学习提升、素质提高、户外研学4个篇章的24次不同主题的活动。党史馆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让孩子们听得入神,红色的种子悄然播下;大连自然博物馆中,神奇的动植物标本引发阵阵惊叹,求知欲被点燃;规划展览馆内,城市的蓝图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王老师带我们发现了‘新大陆’!”孩子们兴奋的话语,是对她最好的褒奖。红色故事诵读会上,那个原本内向、不敢上台的小男孩,在王蕴一次次耐心鼓励和陪伴练习后,终于鼓起勇气,用虽带颤抖却坚定的声音完成了讲述。台下热烈的掌声和男孩脸上绽放的自信笑容,让王蕴欣慰不已——阅读的力量,正在改变一颗颗幼小的心灵。

“nice助教队”是王蕴教授引以为豪的活动品牌。队员由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担任,其中一部分来自很早期“麦苗阅读”的学员。他们曾经是麦苗课堂的优秀学员,考上大学之后,在寒暑假期间返回麦苗课堂,承担“麦苗阅读”的授课任务,为“妈妈讲堂”和“麦苗阅读”提供全过程支持。队员们的言传身教,深深感染着麦苗课堂的小学员,而“nice助教队”的队员们也在活动中充分锻炼了自己,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实践着王蕴教授“让大孩子锻炼领导力,小孩子锻炼学习力”的理念,完成文化传承的自我循环,成为乡村阅读的推广人。

书声里的振兴路:

从知识惠农到产业启航

王蕴教授的阅读推广,始终紧扣“助力振兴”这一时代命题。她将书香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积极为村里党员搭建“知识惠农”的桥梁。

她精心策划学农支农扶农助农党日联建、云党课联学联建活动。一方面,邀请农业专家走进田间地头,面对面为党员“充电”,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难题;另一方面,利用云党课平台,组织线上学习,并引导党员课后深入研读资料,确保知识入脑入心,转化为助农兴农的强劲动力。王蕴常说,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的教诲。

阅读的种子,最终在田野里开花结果。村里一位曾经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年轻人,在王蕴教授的鼓励下开始阅读创业书籍,从中获得灵感,尝试发展特色种植,如今已小有成就。“是王书记和阅读改变了我的人生。”他的感慨,印证了知识的力量。如今,唐家村的风气在悄然变化,曾经扎堆打牌闲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走进文化驿站,在书香中寻找方向、汲取养分。

驻村结束?她说这是“终身课题”

2024年,王蕴驻村期满。而她表示,驻村工作虽然结束了,但她的使命没有“休止符”,她要把唐家村文化驿站作为自己永远的工作室。她组建“青穗护航队”,带着税务干部学院大连校区的青年教师持续接力,将自身所学所知用于乡村振兴教育,立志改变更多孩子的命运。她围绕理想与实践,从学、思、行三个维度,把在唐家村文化驿站开展的各项工作、活动和成果,写成了厚厚的一本《灯塔照前行——唐家村文化驿站活动纪实》,给出了“书香试验田”的示范案例。每到寒暑假,她都会回到村里开展麦苗阅读活动,继续书写以阅读赋能文化凝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动人乐章。矫立胜 符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