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东〛
临床统计表明,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1年新发率达8.1%,总截肢率高达19.3%。全球范围内,每30秒就有人因糖尿病失去一条腿,而其中85%的截肢,最初仅仅源于一个未被重视的小伤口。
糖尿病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悄悄逼近的。当长期高血糖侵蚀神经,脚首先会失去痛觉预警能力而失去痛觉。而此时,正是糖尿病足最危险的开端,哪怕踩到尖锐石子、鞋子挤压摩擦,双脚也没有明显痛觉,当麻木的脚遭遇微小创伤如修剪指甲不慎、热水泡脚烫伤、鞋内异物摩擦,甚至一个不起眼的脚气感染,危险便可能悄然出现。由于神经麻木不觉痛、血管堵塞难供血、免疫力下降抗感染弱,一个小伤口,极易在“无痛”中迅速溃烂、深陷、扩散,最终引发骨髓炎甚至威胁生命。糖尿病对双足的影响之所以如此之大,其核心就是在高血糖的刺激下,血管、神经、免疫三方面不同程度受损。
贵在知“足”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
感觉异常,双脚如同裹上棉袜,麻木、刺痛或灼烧感挥之不去;皮肤变化,脚部皮肤干燥皲裂,汗液减少,温度感知失常;足部变形,肌肉在“沉默”中萎缩,足弓塌陷,脚趾弯曲如爪(爪形趾),关节僵硬,步态蹒跚;循环障碍,高血糖如同缓慢流淌的泥沙,逐渐堵塞足部血管这根“生命管道”,导致下肢冰凉、足背脉搏微弱甚至消失,皮肤苍白或呈现暗紫色,腿脚抽痛,在休息时也纠缠不休。
做“足”功课
预防遵循“六步护足法”
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糖是根本防线,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mmol/L至7.0mmol/L,餐后血糖≤10mmol/L。另外饮食上需要控制脂肪、盐的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的比例,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都有助于稳定血糖,保护血管。
每日自检:养成睡前记“足部日记”的习惯,借助镜子或家人帮助,如同检查土豆是否发芽般细细观察脚趾缝、足底、脚跟每一寸皮肤,寻找伤口、红肿、水疱、嵌甲或颜色变化,3分钟检查,可能挽救你的双脚。
科学清洁:温水(约37℃)洗脚,轻柔擦干,尤其是趾缝。皮肤干燥者,可涂抹无刺激润肤露(避开趾缝)。
鞋袜护卫:选择宽松透气、鞋头宽圆、内里平滑的鞋子。穿吸湿排汗的浅色棉袜(便于发现渗液),每日更换。
规避风险:勿赤脚行走、自行处理鸡眼或老茧、热水袋暖脚、高温水烫脚,谨慎修剪指甲(平直修剪,勿过短或挖剪两侧)。
及时处理伤口:若发现足部伤口应及时正确处理,以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去除污垢和坏死组织,碘伏消毒后,使用无菌敷料覆盖患处,避免污染和感染。
早治疗
不做失“足”者
若发现足部伤口超过1周未愈或感染,应立即就医。治疗糖尿病足是涉及多学科的复杂工程,须经过内分泌科、血管外科、骨科、感染科等进行综合评估。
伤口清创,彻底清除坏死感染组织同时抗感染是基础,开通血管改善循环是关键。糖尿病足溃疡不愈合或坏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下肢动脉闭塞。血管介入治疗可以通过微创,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斑块旋切等手术开通病变血管,显著改善下肢血供,为溃疡愈合创造基础,最大限度保留肢体功能和结构,同时减少创伤和并发症。
治疗糖尿病足还有减压治疗法,可以使用特制鞋靴、支具或石膏,让伤口免受压力,也可以做经皮微创减压术,松解足底筋膜或调整足骨结构,降低局部压力。此外还有负压吸引(VSD)、生长因子、生物敷料等方法来促进愈合。当感染无法控制或危及生命时,截肢是为保全生命的无奈抉择。
糖尿病足的治疗是“持久战”,早期预防、专业评估、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长期的康复与管理,可以避免大多数严重截肢的发生。双脚承载着生命的行走与远方,值得我们以最大的警觉与最细致的守护去珍惜,每一次的足够重视,都可能避免一场致残悲剧。
(作者系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管介入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