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船企捷报频传 “集散油”多个高端船型全面开花
近日,恒力重工成功签订多艘大型船舶建造合同,涵盖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油轮等多个高端船型,实现“集散油”全面开花。本次签约项目中,包含“2+2”艘95500吨级散货船、“2+2”艘LNG双燃料苏伊士型油轮和2艘LNG双燃料22000TEU集装箱船。
作为恒力造船的主打船型之一,95500吨级散货船具备高效节能、适港性强等优势,广泛适用于全球主要港口,深受船东青睐。LNG双燃料苏伊士型油轮为国际主流大型原油运输船型,具备大载重、低油耗、环保性能优异等特点,满足当前国际航运市场对绿色低碳运输的需求。此次签约的苏伊士油轮项目采用恒力造船自有设计,充分体现了恒力重工在高端船舶设计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船舶制造市场的竞争优势。LNG双燃22000TEU集装箱船为全球最大级别的集装箱船之一,具备极高的装载能力和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代表了当前集装箱船建造技术的领先水平。此次签约的集装箱船为恒力造船批量承接建造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后续船舶,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超大型集装箱船市场的竞争优势。值得一提的是,该系列船的双燃料发动机也由恒力自主制造,充分体现了其在核心设备制造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此次系列订单的签订,不仅体现了恒力造船在高端船舶设计、建造和管理方面的综合实力,也标志着公司在全球航运市场布局的进一步深化。”据恒力造船(大连)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恒力重工“未来工厂”于年初建成投用,大连市实施的船舶与海工产业三年行动计划、18条支持政策进一步激发产业新动能,恒力重工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产能不断释放,逐步形成了多类型船舶批量化建造、节拍化交付的喜人态势。
今年上半年,恒力重工以VLCC、VLAC、VLOC为代表的各类超大型船舶火热建造,正式进军超大型双燃料船、超大型LNG船建造领域,超大型集装箱船、阿芙拉型油轮、18.1万载重吨散货船等各类型船舶同步推进。截至目前,恒力重工已新开工船舶30余艘,交付7艘。其中,由恒力重工自主设计建造的首制30.6万载重吨超大型油轮(VLCC)成功交付;首艘18.1万载重吨散货船顺利下水,成为国内第一个在船台建造并顺利下水的该吨级散货船,该船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可在船台建造的最大吨位船舶。今年下半年,伴随着“未来工厂”全面达产,恒力重工将全面进入新船开工、下水和交付的高峰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拓展高附加值船型市场,力争以更高效率、更高品质、更卓越的成绩,向“世界一流”不断挺进。
“大连造”绿色启航 助力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
盛夏七月,万物葱茏,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厂区内到处都是热闹繁忙的生产景象。7月22日,该公司为中远海运集运量身定制的24000标箱甲醇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系列项目首制船DE148船正式开工建造,这标志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在绿色船舶建造领域开启新的里程。该船配备了先进的甲醇双燃料动力系统,为推动该系统高效落地,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协同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和中远海运集运技术团队深度研发,攻克了大型甲醇燃料储罐设计制造、双燃料发动机系统安全集成、燃料供给系统优化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使船舶在环保与性能上实现了双重提升。在全球造船业面临绿色环保、智能科技转型挑战的当下,DE148船的如期开工,宣告了大连中远海运川崎绿色甲醇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项目进入全面建造阶段,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清洁能源船舶建造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为全球船东提供了兼具经济性与环保性的运力选择。
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制造本部副本部长钮东辉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积极应对世界造船市场形势变化和抓住“绿色、低碳、智能”的新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追求绿色能源新的突破。为提高生产效率,公司全面推进智能化、数字化造船,目前已经建成30条智能化生产线和10多套数字化管控软件,关键业务基本实现数字化。
今年上半年,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呈现出新船开工、交付连发的火热态势:前6个月累计交付船舶3艘,包括1艘64000吨散货轮和2艘16000TEU集装箱船,共约39.4万载重吨;新接订单9艘,全部是甲醇双燃料18500TEU集装箱船,共约166.7万载重吨。目前,该公司手持订单交船工作量已排到2029年。下一步,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将持续发挥技术创新与精益建造优势,与船东紧密协作持续提升船舶建造质量与效率,瞄准航运产业发展新趋势,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船舶产品,助力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