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长岛》寄深情

2025年07月25日

王充闾

《大连日报》欣逢创刊80周年华诞,散文作家、当年的副刊编辑素素女士打来电话,约我写篇纪念文字,并且特别提到要我谈谈“五彩城”大赛获得一等奖的事。

岁月不居,不知不觉间,34年过去了。当时,我在省里任职,前往大连市调研。跑遍了市区,最后乘船登上长海县长山群岛,考察这里的改革开放情况,也带有观光性质。

说到山乡海岛,过去一般印象都是崎岖、封闭、与世隔绝的。20世纪60年代之初,我从事新闻工作,做过采访,由于骑着自行车、背个带皮套的方形照相机,竟被一位老大妈错认作劁猪的,令人哭笑不得。

长山群岛,该是怎样个去处?我猜想,那里群屿环列,云涛万顷,景色绝佳而又荒寂、闭塞,定然弥漫着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流传着许多神话传说。它们作为远古的梦痕、文化的根蒂,以原始思维和幻想形式,由一代代渔民口头传承下来。透过这一史前艺术的折射镜和显像板,可以窥见远古先民的精神世界,捕捉到史前的民俗民风和社会影像。

及至身临其境,方知原初的臆想并不符合实际。在县府所在地大长山岛和獐子岛,游目所及,遍是一排排现代感很强的楼群;整洁、开阔、平坦的柏油马路,覆盖着绿树浓荫;海湾上下,满布着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的游人。长海人惯开顶风船,生就一副鼓风雷、争上游的铁臂膀。通过艰辛拼搏,硬是建起了抗风、续航、应变能力很强的大型船队,雄踞神州海域。改革开放后,这里修建了中国第一座县级民用飞机场,修建了设备比较先进的科教文卫设施。架设了贯穿全县各个乡镇,与国家电网接通,总长达200多公里的海底电缆,使长山群岛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明珠。

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不禁诗怀涌荡,归来写了一篇题为《长岛诗踪》的散文,刊发在1991年8月22日《大连日报》副刊上。不到两千字,写法上却自出机杼,采用大作家雨果所言“双重返光”的复合手法,既包含对现实的客观观察,又融入主观的联想、想象与辩证思考,强化了意蕴深度。

文章结尾处,我写道:两日勾留,竟然没有搜集到一则神话传说,这既出乎意料又实属必然。时代的飙轮风驰电掣,搏击风浪,冲锋在前,更是“海碰子”的特质。进入新社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创造了一切,他们已经不再相信什么“超人的神力”。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不到两个月,10月上旬,《大连日报》举办“五彩城”全国散文大赛,聘请冰心先生为顾问,秦牧先生担任评委会主任,评委都是散文名家。承一位亲预其事的文友投函相告:这次评奖规格高、要求严,明确提出“认文不认人”的原则,要对每篇入选文章认真进行分析。10多年来,全国性的小说评奖较多,散文评奖刚刚开始,“前辈之风范如此,这次开了个好头”。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当即致函秦牧先生:“余自学写散文,即捧读您的散文著作,含英咀华,受益良多。每以无缘识荆,未得亲承謦欬为憾。这次‘五彩城’全国散文评奖,在您的亲自主持下,晚生以《长岛诗踪》一文忝列头筹,抱愧之余,无任铭感。听说,评议过程中,针对有的评委心存戒虑,深恐评上哪位地位高、名气大的人,会被说成是文以人重,有攀附之嫌,您明确指出:‘我们对参评文章取舍、轩轾的唯一标准,是质量。质量第一,质量唯一。只要标准达到了,就可以放胆地评。’高言傥论,博得全体一致拥护。”

旧话重提之后,再回归主题,就《大连日报》80华诞寄怀数语——

面对这样一个富有纪念意义的庆典,我蓦然记起革命领袖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过的话:这个“日子离开我们愈远”,它的“意义就愈明显”,“我们对整个实际的工作经验也就了解得愈深刻”,纪念一个节日,“最好办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还没有解决的革命任务上”。概言之,就是总结过去,开创未来。

(作者曾任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辽宁省作协主席)

征文启事

1945年11月1日,《大连日报》创刊。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最早的城市党报之一,如今,《大连日报》已走过80年的历程,成为大连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藉此,本报举办主题征文,诚邀广大读者、作者以“给大连日报的一封信”为主题,写下与《大连日报》的故事,用文字诉说这份独特的缘分。

来稿要求:

1.文体不限,书信、散文、随笔、访谈均可,题目自拟。

2.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建议中肯,字数千字以内。

3.文末请附作者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及详细通信地址。

投稿邮箱:dlrb80@126.com

邮寄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民权街162号大连新闻传媒集团1304室“80周年征文”办公室收

邮政编码:116022

征稿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10月10日(寄件以邮戳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