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铁城:从抗联战士到隐蔽战线的英雄(上)

2025年07月25日

黄铁城

80年前,经过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开辟了全国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日战场,孤悬敌后,与数倍、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战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以“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基本内涵的东北抗联精神位列其中。

本报今日起开设《东北抗联红色印记》专栏,寻访东北抗联的光辉历程、现实印记与时代价值。

〚周爱民〛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翻阅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首任馆长周祥令捐赠的文物——曾被关押在旅顺刑务所(今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的抗联战士、在大连从事谍报工作的黄铁城的来信,感触良多。自1932年参加革命至抗战胜利后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事业中,黄铁城从一名隐蔽战线的谍报战士成长为桃李满天下的人民教师。

在珠河游击区的抗联岁月

黄铁城(1912—2003),原名孟昭恒,吉林珲春人。1932年6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期间加入共青团组织。193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参加党的地下工作。1934年被派往珠河游击区工作,结识赵一曼、赵尚志,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投身革命的决心更加坚定。

黄铁城在游击区负责小报编排和刻写工作。据黄铁城著《一个幸存者的自述》中所写,当时只有一架破旧的油印机,报头是仿宋字体竖刻“珠河群众小报”6个字。第一期对珠河反日游击队成立及其战斗等内容进行了报道。“小报约2000字,油印30多份,除留下几份备用外,其余由夏士同志一包包藏在小女孩的襁褓中,怀抱着小孩做掩护镇静地送往各联络点。小报印出后,虽然刻印水平不高,但我们都很高兴。因为这是我们对抗联的一点儿贡献。”

黄铁城在珠河第一次见到赵一曼。1934年3月,因为哈尔滨党组织遭到破坏,赵一曼被分配到珠河工作。她鼓励黄铁城办好小报,也介绍了国内形势和珠河妇女活动的情况。当时,赵一曼不到30岁,是个安详稳重的人。她面容清瘦,深沉的眼神里充满热情和毅力;她衣着朴素,像一个精明的农村妇女干部,谈话中显得老练成熟;她的群众观点强,并有组织工作的才能。赵一曼担任妇女救国会会长,很快就把珠河游击区农委会、妇委会、儿童团组织起来,还组织妇女为抗日战士做饭、做鞋、补衣服,教群众唱歌,给群众讲故事。由于她平易近人,走到哪里都有儿童、妇女、青年人围绕着,大家亲切地称她为“瘦李”“李姐”。

1934年,在欢迎游击队胜利归来而召开的群众大会上,黄铁城和战友散发传单和小报,进行抗日宣传。会上,黄铁城终于见到一直敬仰的赵尚志,他们亲热地握手。赵尚志关心地询问黄铁城懂不懂无线电技术,并谈起设立电台等问题。

在大连开展谍报工作被捕入狱

1935年3月,黄铁城被党组织选派去苏联伯力学习做地下情报工作的经验。同年7月,被苏联远东情报部派遣来大连工作,任务是“建立情报网及通讯联络,特别是搜集有关大连港口日本军事活动的情况”。

黄铁城到大连后,开办了“民生号”杂货铺,以普通商人的身份作掩护开展工作。同时,借助做生意的机会,结识日本人山本,此人在大连海关担任会计科长。经山本的推荐,黄铁城打入日军战需物资运输的重要部门——大连海关工作,并以此合法身份为掩护,躲过日本宪兵、警察、特务的严密监视,可以“随时掌握敌人运输的军用物资去向、数量及部队番号”,通过交通员将情报送往沈阳,沈阳方面利用无线电台发报机及时通知苏军伯力情报部门。

1941年6月,黄铁城获取日军在中国东北急剧增兵,准备进攻苏联西伯利亚的军事情报,但此时沈阳电台因被敌人注意已停止工作,不能进行情报传递。于是,他决定到苏联去汇报工作。黄铁城在通过国境线时因迷失方向,被日伪警察逮捕。同年7月中旬,他被转押在大连的关东州厅特高科拘留所,遭受酷刑逼供。1942年2月,黄铁城又被转押到大连岭前监狱。

1942年10月初,关东地方法院以“偷越国境未遂现行犯”的罪名,判处黄铁城5年徒刑,关押在旅顺刑务所单人牢房,番号1208号。在艰苦的监禁生活中,他作诗,并教给同牢的难友背诵,难友出狱后抄录保存,我们今天看到的黄铁城狱中诗抄就是这样保存下来的。

从旅顺中苏友协到西安从事教育工作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22日,苏联红军进驻大连。8月24日上午11时,苏军到旅顺刑务所,黄铁城被叫出来,“看守到仓库拿出我的衣服,但已经腐烂了。身上穿的红色囚衣也破烂了,因而日本老狱头田子仁郎让日本看守拿来老囚犯穿的灰色囚衣、囚裤让我穿上,同时把我的怀表交给我”。苏军此次共释放20多名“政治犯”,黄铁城在释放过程中帮助苏军翻译。苏军自接收旅顺刑务所后,共进行4次释放工作,均由黄铁城担任翻译。

自被苏军释放后,黄铁城就在苏军指挥部做俄语翻译工作,10月中旬,被安排到旅顺警备司令部工作。1945年11月25日,旅顺市政府成立,黄铁城担任外事科长。1945年9月3日,旅顺市中苏友好委员会成立。1948年秋,黄铁成调到中苏友好协会工作,并于1949年3月代理会长一职,后担任会长。为了适应很多青年学生等学习俄语的需要,黄铁城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俄语读本》和《简明中俄会话》两本书,还每周给旅顺中学毕业班同学上两小时俄语课,每周晚上给友协夜校上六次俄语课。

1950年10月,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黄铁城被调到中共中央西北局党校工作。此后,被调到西北俄文专科学校(后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学院)、陕西财经学院工作。黄铁城为西北地区的机械工业、燃料工业、轻纺工业等部门培养了大量俄语翻译人才,为支援西北建设作出了贡献。他辛勤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说:“我的许多战友都没能活到革命胜利,没有享受到一天胜利成果,每想到他们,我心里都非常难过,也感到自己万分幸运。为了今天,他们付出的是全部的鲜血和生命,我今天职位的高低,又算得了什么。”

隐蔽战线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里聚集着无数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热爱祖国,对党忠诚;他们深入虎穴,忍辱负重;他们把儿女情长深藏在心底,在悄无声息中与敌人斗智斗勇。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他们的英雄事迹,铭记他们的不朽功勋,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我们向他们致敬!

(作者系大连市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①1946年8月22日,旅顺各界群众和苏军代表万余人在市立中学召开庆祝旅顺解放一周年大会(左一为黄铁城,担任大会俄语翻译)。

②1949年10月,旅顺中苏友好协会全体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前排左三为会长黄铁城)。

③1945年8月24日,苏联红军在旅顺刑务所释放被关押者。

④大连刑务支所——岭前监狱。

⑤旅顺刑务所东部牢房共3层,全部关押“政治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