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孟清〛
暑假里,“孩子手机不离手”成了困扰很多家长的难题。记者随机调查发现,超半数的家庭常常陷入“手机争夺战”的僵局,并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和网络,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地度过美好假期呢?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教育专家。
■ 用“共情”“赋能”代替“禁用”“严管” ■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何美子长期关注青少年成长与发展,同时,也是一名准高三学生的家长。她给各年龄段孩子的家长提出了实用的建议。
何美子建议小学生的家长,用“真实生活的烟火气”替代屏幕的虚拟刺激。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新鲜、具体、有互动感”的事情吸引,与其跟孩子“较劲禁手机”,不如用“可触摸的快乐”填满他的暑假,比如用“家庭仪式感”替代游戏关卡。利用暑假带孩子回老家,一起摘黄瓜、做面食,或者体验做陶泥、活字印刷等。这些“动手又动感情”的事比手机里的“升级打怪”更能让孩子记住“快乐是什么样的”。再如,用“公共文化的趣味”替代短视频的碎片化。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图书馆、自然博物馆、少年宫等参加各种各样的夏令营活动,用任务感、社交感、成就感帮助孩子打开更大的世界。此外,要用“温和的规则”替代强制禁止。对小学生来说,身教重于言传,约定比命令管用。要改变孩子,家长先要放下手机,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还可以每天预留1小时的家庭互动读书时间,每人拿本喜欢的书,围坐在一起读,偶尔分享有趣的段落。
何美子建议中学生家长,用“共情式对话”化解“手机逆反”。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说,手机不是玩具,而是社交名片和情绪的出口。孩子之所以喜欢玩手机、用网络,很多时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被理解的感觉。所以家长要放下指责,先当“倾听者”,再当“引导者”,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认真倾听并引导,让孩子觉得“爸妈懂我”。其次,引导孩子做“规则的主人”,中学生对自己制定的规则更愿意遵守,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写一份《暑期手机公约》,把规则制定权与选择权交给孩子,每周复盘,不断完善并遵照执行。此外,可以用“兴趣锚点”把手机从“消耗工具”变成“创造工具”,比如孩子喜欢玩“我的世界”游戏,那么就可以带孩子去参加科技社团,用乐高搭建“现实版我的世界”;孩子喜欢刷美妆视频,家长可以给孩子当模特,教孩子用手机拍“家庭美妆小课堂”,把屏幕里的“看”变成现实里的“做”,让孩子发现,自己能创造比虚拟网络更酷的事儿。
何美子建议准大学生家长,用“生涯目标”让手机成为“成长助手”。准大学生即将进入独立生活阶段,家长的赋能比管理更重要。建议家长实现由“管理者”到“支持者”的转变,引导孩子用手机做更有价值的事,比如可以把“手机使用”和“未来发展”绑在一起。孩子已经查到录取的专业信息,可以让孩子关注权威公众号,参与线上“阅读营”,听听即将就读大学的相关微课、讲座,为即将开启的大学专业学习做好准备。此外,还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化选择”,让手机成为孩子“探索自我的工具”,比如孩子想做自媒体,拍“大连老街的美食”,家长可以帮着找老街的故事,甚至当摄像助理。当手机变成孩子探索兴趣的工具,就会更愿意用它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 手机使用的“1234”策略 ■
大连市第二中学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孙晶是学校的心理教师,她告诉记者:“假期常常会接到家长的求助电话,询问孩子过度使用手机和网络怎么办。我通常推荐‘1234’策略。很多父母试过之后,都说好用。”
“1”是指一个没有手机的学习环境。很多孩子喜欢学习的时候把手机放在旁边,很容易被信息、通知提示等影响。经过亲子协商,孩子通常会同意在学习的时候不接触不使用手机,这样,设置好学习环境,可以减轻对意志力的挑战。
“2”是两种正确方法:曲线管控和两只手平衡。曲线管控是转个圈,去看行为背后的原因。有的孩子喜欢玩电游,并不是沉迷游戏而是因为好朋友都喜欢玩,他把玩游戏作为一种社交的方式。家长在了解背后的原因后可以建议孩子增加户外活动、社会实践的时间,孩子玩电游的时间自然而然就减少了。而两只手平衡,是指孩子要爱,也要管。当孩子状态很差,负面情绪很多时,父母要多伸爱孩子的手,给孩子安抚和力量;当孩子能量提升后,就要既爱又管,两只手同时上场,让孩子既能蓄养动力,又能把能量用在自我成长上。
“3”是3个基本步骤:事先筹备——告知表态——拉锯管控。事先筹备是指在管控手机依赖之前,要确保孩子状态稳定,情绪平和,在这样的状态下能够确保沟通顺畅。告知表态,也可以叫“天气预报”,让孩子提前有个心理准备,不要突发性、临时性起意,强行没收手机或断网。在手机使用约定执行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多次告知,既确保孩子知道,也在传达父母坚定的态度。拉锯管控是父母不希望经历却很难避免的一个艰难的阶段,此时孩子可能会尝试各种方法试图挑战约定,冲破底线,讨价还价。此时,父母要温柔地接纳并承接住孩子所有的情绪,同时不要作出妥协,要坚定地守住底线。如果拉锯管控时常发生,那么,父母要和孩子多沟通,讨论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手机管理细则。拉锯管控期间,父母的情绪一定要保持稳定,不能发火指责。通常,需要温和又坚定地和孩子来回拉锯多次,孩子才能够习惯执行规则。
“4”是4点注意事项,也是4个原则,非常关键。这4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家长要多多体会。先建立关系,再建立规则,亲子教养的核心在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关系对立时很难给孩子正向积极的影响;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发生亲子冲突时,父母要想办法先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再帮助孩子平复好情绪;先管好自己,再管教孩子,当父母能够管控好自己的手机使用问题时,也就有了底气和方法帮助孩子管控好手机;先成长自己,再成就孩子,教育的终极战场是父母自身的觉醒,最好的学区房,不是地理位置所在,而是父母头脑里的认知升级,“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