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孟清〛
2025年7月25日,大连市第八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市级总决赛在中山区东港第一中学举行。经过教学基本功展示、无生教学阐释和教学技能展示三大决赛环节的激烈角逐,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14名、三等奖22名、优秀奖24名、入围奖299名,共计369名青年教师获殊荣,展现了大连市青年教师队伍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标志着本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圆满收官。
据介绍,此次大赛由大连市总工会和大连市教育局主办,大连教育学院与大连市教科文卫体工会组织实施,自3月启动以来,精心组织实施了高中、初中、小学24个学科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共吸引全市12个区市县的798名青年教师参与。经过选手申报、学校推荐、区赛选拔、学段竞赛和市级总决赛的层层比拼,累计生成767份AI赋能教学创新课例,营造了AI赋能教学创新的良好氛围。
以赛促训 AI赋能课堂创新实践
大连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办公室副主任秦丽楠告诉记者,本次大赛旨在推动我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主办方,我们希望通过大赛实现以下目标:一是AI赋能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AI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次大赛重点考查教师运用AI优化教学设计、增强课堂互动、丰富教学资源的能力,全方位展现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我们鼓励教师在课堂中灵活应用AI,深入解析AI如何落地教学实践场景,从而让课堂更高效、更生动。二是以赛促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大赛不仅是竞技平台,更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阶梯,通过‘教学基本功展示’‘AI创新阐释’‘课堂技能展示’等环节,全方位锤炼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期待教师通过参赛,深化对‘双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并掌握AI赋能课堂教学的方法,最终将经验反哺日常教学,推动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三是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大赛的深层意义在于引领教育创新方向,我们希望通过优秀教师的示范,推广AI与教学融合的典型案例,形成人工智能驱动基础教育变革的共识。未来,还将通过名师工作室结对培养、优秀课例展示等活动,持续扩大赛事影响力,为建设‘教在大连、学在大连’教育高地注入新动能。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与教师的智慧,期待青年教师以大赛为契机,成为AI赋能教育的探索者与践行者,共同书写大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教师成长 从技术应用到教育智慧
在决赛的比赛现场,记者观摩了大连育明高级中学语文教师邹炜航的课例“智探石钟山,理辨古今事”。邹炜航运用AI生图、生文、配乐的功能,让静态的语言文字活色生香,实现多模态的文本鉴赏;运用智能体、数字人的功能,实现穿梭时空的对话,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此外,运用AI分类、统计、整合资料的功能,实现了高效的数据对比分析,使得教材中单一的文字“活”了起来,语文也变得有趣了起来。邹炜航告诉记者:“AI赋能的课堂,一方面,可以实现沉浸式情景教学;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精准表达的能力。学生们非常喜欢,课堂参与度也明显提高。”
在运用AI工具的同时,邹炜航也对学生进行思辨性的引导,告诉学生适度利用AI工具,不可过于依赖。对此,邹炜航说:“在课例展示的最后,我引导学生融会贯通,理贯古今。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中,我们有幸得以借助AI工具探索世界,但也一定要警惕信息茧房,提防二手真相,切勿让AI代替我们思考。总之,在新时代的浪潮下,教师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能力,更要在AI赋能的便捷性与人文教育的复杂性之间寻找动态平衡,让技术始终服务于‘立人’的教育本质。”
决赛环节,金普新区金童小学科学教师赵冬冬站在“全流程AI赋能”的高度进行准备,在课例《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中,课前用AI预测学生认知难点并设计探究任务,开场即用AI技术“复活”恐龙化石,瞬间点燃学生好奇心;课中利用AI资源提供多种信息突破教学重难点,用AI工具生成数字人、智能体,与学生实时互动,持续激发学生探究欲;课后依托AI让学生自主学习,全程紧扣“提升科学素养”的核心目标。赵冬冬说:“从日常试水的技术尝鲜者,到区级评比的基础应用者,再到市级舞台的系统设计者,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意识觉醒到技能深耕的转变,我觉得AI不再是课堂的‘装饰品’,而成为精准诊断学情、突破教学难点、赋能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核心工具。这次参赛,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它迫使我去思考、去尝试如何在课堂上有效使用AI技术,让我对AI赋能科学教学的认识不断走向深入。”
此次大赛已圆满收官,但AI赋能“双新”课堂的教学实践仍将坚定地走下去。据介绍,为持续发挥大赛效益,大赛组委会计划于9月教师节期间举办全市范围的优秀课例展示交流活动,扩大赛事影响力,展示以赛促训成果,供全市教师学习借鉴。同时,建立“竞赛选拔—展示交流—精准培养—区域辐射”的完整闭环,形成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化大赛成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