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立交桥焕新归来

44天攻坚铺就普兰店“民生通途”

2025年08月10日

恢复通行后的普兰店区台山立交桥。受访者供图

单小霞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谢锦宜

8月6日清晨,随着最后一段标线施划完成,普兰店区台山立交桥正式恢复通行。这座承载了普兰店人民27年出行记忆的交通枢纽,经过44天的紧张维修加固,以崭新姿态重新融入城市脉络。

建成于1998年的台山立交桥,承担着连接普兰店南北城区、衔接皮长高速与沈大高速的重任,日均通行量超2万辆次。2013年小规模维修后,这座服役27年的“城市动脉”已显疲态,出现桥梁上部结构混凝土剥落、钢筋锈蚀,下部支座老化、附属设施栏杆松动等问题,直接威胁通行安全。

近年来,普兰店区多名人大代表多次通过“我为莲城献良策”主题活动及“直通车”建议等,详细列举了桥梁病害对市民出行的影响,提出“台山立交桥维修加固迫在眉睫”。

今年初,普兰店区委、区政府将包括台山立交桥市政部分在内的城区内三座跨铁路立交桥维修加固工程列为2025年普兰店区重点民生工程。年初,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前后5次赴沈阳铁路局,协调跨铁路施工方案,破解铁路安全防护、施工窗口期等关键难题。区政府每周召开专题调度会,明确“一天一跟进、三天一调度”机制,确保材料供应、交通导改等问题“即时清零”。

区人大常委会更是将桥梁维修列为年度监督重点,从项目立项阶段就组织预算工委委员开展专题调研,对照人大代表建议清单,逐一核查维修方案是否覆盖桥面、栏杆、亮化等民生关切点。施工期间,区人大常委会督查组多次深入现场,重点检查钢筋铺设密度、混凝土强度检测等关键环节,要求施工单位“既要进度更要质量,每一道工序都得经得起群众检验”。

“人大的监督不是‘挑刺’,而是帮我们把好关。”区住建局项目负责人坦言,正是在人大代表“建议栏杆高度增加10厘米”“荧光步道要防滑”等细节提醒下,维修方案不断优化,更贴合市民实际需求。

“原计划9月底完工,现在提前了55天。”为抢在汛期和开学季前通车,建设团队打出“科学攻坚”组合拳,成立工作专班,倒排工期至小时级,将桥面铺装、栏杆更换等工序分解节点,采用“三班轮战”模式,投入施工人员150余人、大型设备30台套,高峰时段24小时不间断作业。在维修现场,“质速并重”是不变的准则。桥面铺装层全部拆除后,重新铺设双层钢筋网,混凝土强度从原C30提升至C40,抗裂性能提升30%;两侧1.2米高的旧栏杆换成防撞等级更高的钢制栏杆,增设反光条;人行步道摒弃传统地砖,改用陶瓷颗粒荧光材料,雨天防滑系数提升50%,夜间还能反射光线保障行人安全;亮化系统全面升级为LED节能灯具,照明范围扩大至桥面全区域,能耗降低40%。

“跨铁路施工是最大难点,我们和沈阳铁路局工务段建立了‘每日对接’机制,利用列车通行间隙作业,既保证铁路安全,又没耽误工期。”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仅用7天就完成了跨铁路段的支座更换,创造了同类工程的“普兰店速度”。

“太顺畅了!桥面平得像镜子,路灯亮得跟白天似的。”通车首日,桥面通行效率提升明显,早高峰南北向通行时间从原来的25分钟缩短至10分钟。

这座“焕新桥”的意义远不止于通行便利,从安全维度,彻底消除了结构病害,能满足未来15年汽车-20级荷载通行需求;从功能维度,荧光步道、智能亮化等设施让“人行安全、车行顺畅”成为现实;从发展维度,作为连接新老城区的关键节点,其通行能力提升将加速北部产业区与南部商业区的要素流动,为普兰店区“南拓北进”城市规划提供交通支撑。

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台山立交桥维修加固只是开始,下一步将以此次工程为样板,推进城区路网升级、老旧管网改造等民生项目。区人大常委会也将持续跟踪桥梁后期养护,通过“回头看”确保民生工程长效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