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大报”的45年情愫

2025年09月01日

曹绍军

1981年10月26日,我从山东枣庄薛城入伍,辗转来到海军大连某高炮六团。熬过三个月紧张的新兵连生活后,被分到老连队,第一天我便在连部与《大连日报》初遇,彼时报纸是军营了解外面世界唯一的“窗口”,每个班仅有一份《海军报》,全排共阅《解放军报》,唯有连部才集齐《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与带着海滨烟火气的《大连日报》。

之后的日子,《大连日报》成了我了解第二故乡的眼睛。读它,能摸清国家发展的脉搏,更能看见大连的街巷变迁、民生冷暖。备考军校时,《大连日报》上的时事评论是我最好的复习资料,字里行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1986年,我军校毕业分到交通不便的海洋岛岸导营,有时十天半月见不到报纸。每当“辽民3号”船靠岸带来堆积的报纸,哪怕新闻成“旧闻”,我仍会逐页细读,尤其偏爱那些写大连风土人情的文章——或者是描述星海公园晨雾的散文,或者是记录老码头市井的随笔,借着这些字句,我的双脚“踏遍”了这座素未谋面的城市。

1993年岸导营撤编,我调至位于甘井子区的团部,读报成了每日雷打不动的习惯。遇到打动人心的文章,我便小心裁剪下来,用订书机装订成厚厚的本子,封面写上“《大连日报》剪报”,有空就翻着阅读。后来从岛上搬家,箱子几经辗转,那几本攒了多年的剪报竟不慎丢失,为此我惋惜了好一阵子——那些纸页上的墨香,是我与大连最早的“共同记忆”。

2003年,我转业到中山区海军广场街道,与《大连日报》的联结更紧密了——区里下达报纸投稿任务时,我总会把街道创业带动就业的好做法整理出来,提供给街道党办,看着这些基层故事变成报上的文字,心里非常欣慰。

2020年的一天,当我翻阅《大连日报》时,《快退休了他也要当“硬汉”》的文章撞入眼帘,那是写我在街道相关工作的新闻报道。墨香里的肯定,成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更让我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2023年9月,我光荣退休。闲暇时总爱写些所思所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大连日报》投了稿。当看到《我想要个解释》印在报纸上时,我攥着报纸的手都在抖——从读报人到投稿人,这份跨越45年的缘分,终于有了新的注解。

如今,《大连日报》已伴我走过45个春秋。从军营里的“启蒙书”,到工作中的“见证者”,再到退休后实现我写作梦想的“舞台”,它不仅记录着大连的变迁,更镌刻着我半生的成长。那些丢失的剪报虽成遗憾,但新的墨香仍在续写情缘。纸短情长,唯愿这份温暖能继续传递。

征文启事

1945年11月1日,《大连日报》创刊。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最早的城市党报之一,如今,《大连日报》已走过80年的历程,成为大连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藉此,本报举办主题征文,诚邀广大读者、作者以“给大连日报的一封信”为主题,写下与《大连日报》的故事,用文字诉说这份独特的缘分。

来稿要求:

1.文体不限,书信、散文、随笔、访谈均可,题目自拟。

2.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建议中肯,字数千字以内。

3.文末请附作者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及详细通信地址。

投稿邮箱:dlrb80@126.com

邮寄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民权街162号大连新闻传媒集团1304室“80周年征文”办公室收

邮政编码:116022

征稿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10月10日(寄件以邮戳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