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驾驶员王永军:用“流动的家”传递城市温度

2025年09月01日

徐婷婷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杨旭

8月29日清晨6时,712路公交石槽新村专线渔人码头站台,大连公交集团汽车五分公司的驾驶员王永军准时发动车辆,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1991年,王永军成为一名公交驾驶员。时至今日,他已经在线路上跑了整整34年。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他始终把乘客放在心上、当作家人,用诚挚服务传递城市文明与温暖。

公交线路上的老熟人

712路石槽新村专线单程4.5公里,王永军是这条“迷你”线路的唯一驾驶员。多年来,乘客们不仅是王永军的服务对象,更成了老熟人、老朋友。

老乘客张大爷带着在海边捡到的海蛎子上车时,王永军会顺手递出水桶,笑着说,“今晚又有下酒菜了”;风雪天里,他的群发短信成了居民们的“出行指南”;每月8日,他雷打不动地为沿线老人义务理发,剪刀起落间,银发落下,与老人们之间的情谊愈加浓厚。他的手机号被写在无数人的通讯录里——指路的游客、独行的孩子、急需送药的老人,只要一句“王师傅”,便能得到最踏实的回应。这辆每天在线路上往返十余趟的公交车,早已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让车厢成为“流动的家”

王永军的车厢里藏着一个“百宝箱”:冬日绒垫暖人身心,雨天雨伞遮风挡雨。今年7月一场暴雨,让不少乘客滞留在车上,他在驾驶座旁的杂物篮里拿出一摞雨伞,向车上乘客说:“需要雨伞的乘客可以来我这里拿,如果不着急下车也可以在车上避雨。”这个场面被乘客拍下传遍网络,被各主流媒体点赞、转发,网友感叹“这就是城市的温度”。“碰到雨天就怕乘客犯难,多备几把伞心里踏实。”王师傅朴实的话语里,藏着对职业的热忱——这条往返于山海之间的公交线路,在他眼中就是“流动的家”。

对沿线老人,他更是倾注心血:停车时多靠路边一些,见老人腿脚不便便上前搀扶,为迷路的老人寻找家人……一次,他将患帕金森病摔倒的老人送医导致发车晚点,乘客们得知缘由后,整个车厢响起掌声。这些点滴细节,让712路成了穿梭于山海之间的“流动驿站”,载满了善意与信任。

三十四载安全守护

作为一名老党员,他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奉献的真谛,安全行驶130万公里无事故无投诉是王永军用半生写下的答卷。每次收车后,他总会独自留下,连轮胎纹理的小石子都一一抠出:“车跟人一样,你好好待它,它就靠得住。”在车队,他是公认的“多面手”:修水电、救抛锚车辆,年轻司机常说:“军哥在,心里就踏实。”这份责任感源于他对“家”的理解——线路是大家,乘客是家人。妻子曾埋怨他顾不上小家,女儿成长中缺少他的接送,但时间让家人明白:“他不是不顾家,是把车上的人看得很重。”

辽宁五一劳动奖章、“最美退役军人”“大连好人”……荣誉是对王永军多年来坚守岗位、服务群众的认可。当公交车再次启动,它不只载着乘客,更传递着整座城市的温度,驶向又一个充满温情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