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发力加速大连氢能产业发展

2025年09月01日

〚邹冠男 林德明〛

2025年,我国氢能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万亿元。在国家目标引导下,大连市借助自身在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的产业基础,抓住氢能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培育该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推动了该产业在大连的快速落地和初步成长。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需进一步强化的问题,因此,在分析大连氢能产业发展现状的同时,建议在凝聚资源推动创新、完善资金投入机制、优化氢能产业环境方面加速发展。

大连市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技术使用成本亟须压缩。氢能的制备技术性价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大连的加氢价格在每公斤20元以上,加上储运技术的附加成本,氢能使用成本比天然气高出很多,使氢能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同时,大连现有的氢能制备主要依赖于石化副产氢和天然气重整制氢,虽然原料相对丰富,但技术效率和环保性还有待提高。此外还需完善相关技术,加快推进规模化产业化,以降低氢能使用成本。

项目使用效率仍需提升。目前大连市已有6座加氢站,有相当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和示范线路。然而,在氢能制备、储运、车辆供能、发电等技术和设施仍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些项目利用率较低。当前氢能应用场景有限,投资巨大但回报周期不确定,盈利模式也缺乏清晰性。

产业发展氛围有待强化。大连市目前已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单个项目最高补贴2000万元,2024年,仅金普新区氢能项目投资额就达246.79亿元,这些投资赋能了“研+制+储+运+加+用”的氢能全产业体系构建。然而,头部企业进入大连开展氢能业务仍较少,除中石化北方能源(大连)有限公司在本地拟投资十多亿元,开展氢能制备储运相关的项目外,目前尚缺少其他央企分支机构在大连落地项目。尽管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氢能动力系统、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应用环节缺少跨界加入氢能产业的头部企业(比如汽车企业开展氢能车业务),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连强化现有应用场景,阻碍了氢能产业集群的扩大。

当前,氢能产业在全国都属于前沿发展阶段,因此尚无成熟路径可借鉴。为此,可将其他类似的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风能、光伏等能源类产业,作为对比分析对象。一是以应用场景带动技术研发。广东阳江等地政府借助沿海风力充足的特点,出资支持设备装机并网,为风力发电技术创造了应用落地场景,带动当地聚集起风电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二是以专项补贴激励市场扩展。新能源汽车取得的成就,受益于减免购置税和地方专项补贴等补贴措施。三是以政策工具推动能源替代。将绿色能源技术与碳中和战略对接,促进了能源企业对光伏、风电等技术的开发应用。

大连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凝聚资源推动创新。一是解决关键技术外流的窘境,以园区牵头,加强做好对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等机构和高校的技术追踪工作,将氢能技术列为大连英歌石科学城等创新平台重点方向,鼓励科研主体在本地转化出示范性强的成果,减少关键核心技术外出转化。二是做好对已孵化企业的追踪服务工作,如对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已在大连本地成功孵化的十几家氢能相关科创企业,开展紧密跟进服务,帮助对接市场、技术和政策需求,加速其技术市场化进程。三是建立高效的、多主体协同的技术转化平台,在金普新区、旅顺氢能源小镇等园区,建设孵化器和技术交易平台,将氢能技术相关的交易纳入补贴范围,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将创新资源在本地转化为应用性成果。

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对氢能的使用进行定向补贴,在氢气成品生产端补贴,拉平氢能与其他能源的成本差距;对本地企业采购氢能产品发放定向补贴,并追踪各类产品使用情况,动态调整补贴目录和补贴力度,有的放矢提振氢能市场需求。开展针对性技术招商,围绕储能、绿色制氢、氢燃料电池等重点方向,点对点吸引龙头企业来连进行技术研发业务,并以政府采购、场地优惠等方式保障企业后续运营;建立氢能产业联盟,加强技术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资本化的政府长效投资机制,在氢能领域推行耐心资本、大胆资本模式,设立政府引导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多元化设施投资来源,并关注加氢站等设施的长期效益,放宽年度收益率等周期性考核指标要求。

优化氢能产业环境。以应用场景为导向,在本地发起更多氢能技术示范工程,如在当前的氢能公交等示范项目基础上,开放氢能卡车运输路线;投资开展氢能无人船、氢燃料轨道装备、氢能工程机械和装卸装备等新场景试验。打通绿色氢能的“制—储—用”链条,建立风电光伏能源生产者、制氢企业、能源用户之间的能源传递链路,探索建设氢能微网电力系统,发挥氢储能技术对波动性、间歇性能源的稳定调蓄作用。抓住当前氢能作为未来能源的定位,积极向上建议,开发限制性政策工具,申报将氢能发电纳入绿电;在本地开展政策和战略预研,起草氢能领域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同时加强氢能企业对接ESG计划,撬动绿债等外部资源。

(作者分别系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