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识博
我是《大连日报》的一名读者,今年是贵报创刊八十周年,也是我人生的第十八年,因此我想把与大连日报的缘分记录下来,既当生日礼物,也当我的成人纪念。
我与《大连日报》的第一次相遇,是在初秋午后的奶奶家里,奶奶戴着老花镜,细心地将一摞报纸叠好。我那时小学四年级,好奇地翻开报纸阅读起来,然后被一篇法律新闻和记者评述深深吸引。当晚爸爸与爷爷吃饭时恰巧谈起这个话题,不时争论着关于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和承担刑责的年龄等问题,看过报道的我自然也能聊上几句,从未成年人的角度谈切身体会。看着他们略带惊讶又赞许的目光,我才感到是阅读让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第一次感受到《大连日报》像是老师,能给予我力量。
随着学业的加重,我回奶奶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但阅读《大连日报》仍然是每次回去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时我还会拿着那把小小的报箱钥匙,帮奶奶从信箱里取报,那种期待的心情记忆犹新。
我喜欢阅读与法治有关的报道。最开始是因为政治老师强烈推荐我们通过看报纸和新闻来拓展知识,这使我每次阅读时总有一种一举两得的感觉,明明是放松休闲,却能说自己在学习。后来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加与年龄的增长,我开始真正意识到《大连日报》的魅力,不仅在试卷上帮助我提高了成绩,还丰富了我的学识和认知。同时我也意识到法律的浩瀚渊博与强大力量,开始痴迷于学习各种法律知识。新闻报道和深刻的分析解读丰富了我的知识,引发了我的思考,提升了我的眼界。《大连日报》可以说是我的引路人和老师,成为我最好的朋友和学伴。
每次回奶奶家时,都将《大连日报》上自己感兴趣的法律内容裁剪下来,粘贴在我的笔记本上,有不懂的地方就去问爸爸或爷爷,并在旁边写下批注。鼓鼓囊囊的剪报如今外表已变得陈旧,但里边泛黄的剪报仍然字迹清晰。这些剪报记录着我的成长和思考,承载着回忆中逐渐绽放的热血青春与我对法律知识的热爱,以及那个初秋午后开始的阅读时光。
现在我开始了大学生活,有大把的时间做各种想做的事,但阅读《大连日报》仍然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仿佛信息时代狂风巨浪中一处温暖的港湾,激发了我对法律的热爱,帮助我明确了未来的梦想。如今,我将继续在这里汲取知识、丰富学识,为下一次扬帆起航翻开崭新的一页。
征文启事
1945年11月1日,《大连日报》创刊。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最早的城市党报之一,如今,《大连日报》已走过80年的历程,成为大连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藉此,本报举办主题征文,诚邀广大读者、作者以“给大连日报的一封信”为主题,写下与《大连日报》的故事,用文字诉说这份独特的缘分。
来稿要求:
1.文体不限,书信、散文、随笔、访谈均可,题目自拟。
2.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建议中肯,字数千字以内。
3.文末请附作者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及详细通信地址。
投稿邮箱:dlrb80@126.com
邮寄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民权街162号大连新闻传媒集团1304室“80周年征文”办公室收
邮政编码:116022
征稿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10月10日(寄件以邮戳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