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毅 张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202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安全稳妥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应用,打造精准识别需求、主动规划服务、全程智能办理的政务服务新模式”。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政府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旨在推动治理流程优化和模式创新,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应统筹处理好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关系,用足用活人工智能技术,并始终保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初心。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政府治理不变的初心
不论数智技术怎样“迭代”,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数智化技术应用的价值不在于“炫技”,而在于破解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根本目的始终是为人民服务。在引入数智化技术应用的时候,应坚持人民至上原则,突出问题导向,围绕破解企业群众现实问题和真实场景,选择具体的技术工具,适当保留线下人工服务通道,建立群众满意度标准评价体系,让技术更好为人服务。
不论数智技术如何“超能”,简政放权的取向要坚持。大道至简。近年来,行政机关通过精简机构、优化流程、下放权力等方式减少行政干预的治理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有效地降低了行政办公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数智化转型应有利于复杂问题简单化,按照简政放权的标准选择和评估技术应用效果,推动政府治理在程序简化、流程优化、效率强化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现。
不论数智技术多么“嬗变”,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要坚定。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国就提出要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条件下,政府治理数智化转型要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统筹推进各行业各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发挥数智技术对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的重要支撑作用,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履职能力体系。
数智化转型为政府治理现代化提供关键支撑
开展智能服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判”。传统政务服务以“需求响应”为特征,通过提高被动响应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但是在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中往往缺乏主动服务能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够破解过去的诉求响应被动局面,通过大数据分析、情景模拟、主动思考等增强预见服务本领。例如,深圳市福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政务辅助机器人“小福”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不仅能精准解答政策疑问,还能通过分析用户历史咨询数据,主动推送个性化办事方案,将传统“咨询—解答”的被动制式链升级为“预判—推送—跟踪”的主动服务链。“小福”日均处理咨询量超1200次,群众满意度达97%,办事平均耗时缩短40%。
推动协同治理,从“信息孤岛”到“智能联动”。过去一段时间,行政部门之间存在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在行政办公运转中难以高效率同频共振,制约了政府治理的整体效能。数智技术应用为打破这种现象创造了条件,通过构建跨层级、跨部门的“数字神经网络”,推动治理模式向扁平化、协同化演进。以DeepSeek模型赋能政务服务为例,当企业提交跨区域审批申请时,系统可自动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生成标准化协同工单,并基于算法规则智能分配至政府各部门,打破了传统“人工协调”效率低的瓶颈,使复杂治理进入“智能联动”模式,在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及民众满意度方面有着重要实践意义。
促进科学决策,从“经验主导”到“数据驱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有利于加强数据抓取和逻辑分析能力,构建“数据—模型—模拟”决策支持体系,自动推送有关决策信息和建议,提高政府治理决策活动的智慧化水平和响应效率。如大连市“智慧应急大脑”系统就展现出在复杂环境系统中的决策服务能力。通过智慧系统整合气象、地质、人口分布等多维数据,模拟预演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影响路径,生成人员转移最优路径,降低伤亡率。这种“算法”辅助决策并非否定人类经验,而是通过技术手段扩展决策的信息维度与分析深度,使治理更具预见性与精准性。
积极推动政府治理发生“空间—科层—效能”三维蝶变
政务服务场域从“物理空间”向“数字空间”转移。传统政务服务高度依赖实体窗口,存在“办事成本高、时空限制强”等痛点。数智化技术应用带来线上化、无人化、机器人化等新型服务供给模式,不断重塑政务服务的时空边界。数字空间为海量信息存储分析、开展智能交互联系、再造服务流程等创造了新的便利条件,不断提高群众办事体验获得感。目前,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90%以上的高频事项实现网上可办,跨省通办、全程网办不断拓展,社保、医保、户籍等事项的跑动次数明显减少。
整体治理效能从“科层阻隔”向“扁平高效”重构。数智化技术应用推动构建了更高统筹级别的一体化办公系统,通过数据共享打破了传统科层制的信息壁垒,使政府内部流转从“串联审批”转向“并联协同”。如在服务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系统中,市场监管部门核准信息后,数据被自动推送至税务、银行等部门,企业无须重复提交材料即可完成开户、办税等全流程,办理时间压缩至数小时内。还有一些智能终端的普及,可以使政府治理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社区网格员通过手持终端实时上传问题数据,系统自动匹配处置部门并跟踪进度,缩短问题处置周期,形成“小事网格办、大事联动办”的治理新格局。
政策响应机制从“周期治理”到“实时治理”跃升。数字政府以数据作为治理的基础要素,通过实时计算能力,对复杂治理场景作出动态反馈。比如,在时间维度上以“交通治堵”为突破口,通过实时采集交通数据、分析交通状况缓解交通拥堵。在空间维度上以“灾害治理”为突破口,通过“一网统管”平台,在灾害发生期立即调集人、财、物进行及时的灾害救援和处置,灾后以历史事件数据搭建事件模型,分析灾害事件的影响要素,使决策者“有数可依”“有据可考”,实现灾害应急决策的精准化和预测化。
本文系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辽宁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研究”(L23AJY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分别系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公共与社会管理教研部教授,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