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伟大抗战精神 奋进民族复兴征程

2025年09月22日

〚 李振晔 于震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为戒。传承历史,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2025年9月3日,中国在天安门广场以一场盛大的阅兵宣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新时代新征程,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更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关键作用、民族精神淬炼的深厚力量以及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懈拼搏。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烽火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以先进品格赢得民心。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更是最坚定、最忠诚、最勇敢、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在与日本军国主义的殊死搏斗中,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科学理论、正确路线、坚定意志和有力行动,将全体爱国同胞动员、团结、组织、武装起来,把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引领民族抗争的时代洪流,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战争伟大胜利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民族精神淬炼升华的历史丰碑。伟大抗战精神是抗日战争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这场战争中的具体体现。十四年烽火岁月中,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铸就的精神长城,早已融入民族基因,始终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一心,用生命诠释“一寸山河一寸血”,谱写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台儿庄战场上的川军将领王铭章身中数弹仍高举军旗,以血肉之躯树起民族尊严的丰碑,诠释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平型关八路军将士在悬崖峭壁间伏击日军,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彰显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杨靖宇将军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孤身与千余名日伪军周旋,胃中仅存棉絮与草根,用生命践行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日战争胜利为世界和平发展开辟了文明新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留给人类最珍贵的启示便是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近代以来,中国饱受侵略战乱之苦,深知和平的可贵。十四年浴血奋战不仅锻造出民族精神的钢铁长城,中国人民更将“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刻入基因。如今,中国人已有能力用和平的方式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真正走向先烈们所期盼且所承诺过的那个未来。从“一带一路”倡议架起合作共赢的桥梁,到亚投行助力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从1990—2025年间,中国军队派出5万余人次维和官兵,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执行25项联合国维和任务,铸就和平丰碑,守护人民安宁,到在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中白衣执甲,中国始终以行动诠释“和平发展”的庄严承诺。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以东方智慧破解全球和平赤字。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到在乌克兰危机中倡导“四个应该”的政治解决方案;从推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达成历史性决议,到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中国始终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这种和平发展的战略定力,既是对3500万名抗战英烈的庄严承诺,更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中华民族正以实际行动证明:唯有以和平代替冲突、以合作代替对抗,才能让人类文明走出“修昔底德陷阱”的迷思,共同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篇章。

(作者分别系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长春理工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