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贝 陈阵〛
投资、消费与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投资与消费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2025年上半年,大连GDP达到4647亿元,同比增长6.0%。大连作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跳高队”,如何通过投资与消费协同发展,实现大连经济可持续增长,成为当前亟待探讨的重要问题。
投资和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双引擎”
大连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进程中,投资与消费如同驱动经济前行的“双引擎”,二者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赋能、协同发力,共同为城市内循环注入活力,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从投资对消费的支撑来看,有效投资是消费扩容提质的“基石”。当前全国“两重”建设项目8000亿元清单已全部下达,这些政策为大连的投资项目建设注入动力。大连推进的金州湾国际机场、地铁新线路等重大工程,以及结合城市更新的城中村与危旧房改造,在国家投资政策支持下,加快形成消费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建成后将带动临空经济区消费增长,地铁沿线串联起各类商业体,拉动更多零售消费场景。与此同时,项目建设过程中还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让居民收入更有保障,从根本上提升消费能力,为消费市场注入“源头活水”。
再看消费对投资的牵引作用,消费市场的热度是投资方向的“风向标”。今年7月,全国纳入监测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累计夜间客流量达3.25亿人次,同比增长7%,这一数据背后,展现出夜间经济、文旅消费的蓬勃活力,而大连的东港商务区、金石滩等夜间消费聚集区,也正呈现类似的增长态势。消费需求的升级,正引导民间资本向契合市场需求的领域聚集:2025年1月至7月,与大连文旅、餐饮特色高度契合的住宿和餐饮业民间投资增长19.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民间投资增长8.1%;与城市基建、产业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8.8%,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5.0%。这些数据印证了消费热点对投资的带动——大连人对文旅体验、品质餐饮的需求,让民间资本看到住宿餐饮、文体娱乐领域的潜力;城市发展对基建、产业升级的需求,也吸引资本流向相关制造业与基础设施领域。
投资与消费“双引擎”的协同对大连尤为关键。一方面,大连要依托国家政策红利,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让投资既完善城市功能,又为消费创造新场景;另一方面,要紧跟消费市场变化,引导更多民间资本投入消费热点领域,让消费活力反哺投资增长。唯有如此,才能让投资与消费形成良性循环,激活城市内需潜力,为大连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实现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坚实支撑。
投资和消费的协同作用在于如何动态平衡
投资与消费的协同,绝非固定比例的静态适配,而是需紧扣经济增长阶段、区域发展实际动态调整的平衡艺术。这种平衡需因经济状态而异、因城市需求而变,在“补短板”与“防波动”,“稳当前”与“谋长远”间找到最优路径。
从经济增长看,投资与消费需匹配经济发展节奏。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实际灵活调控。一方面投资应侧重新兴产业与创新领域,以进一步激发增长活力。可加大对新能源装备制造、数字经济产业领域的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创造高附加值岗位,增加居民收入,进而带动高端消费。而与此同时,投资还要聚焦民生领域与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经济大盘,同时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刺激消费,稳定市场信心,保障经济平稳运行,避免投资与消费的失衡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从投资主体与产业适配度看,需激发不同投资主体活力,促进产业与消费的深度融合。在全国范围内,民间投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25年上半年,辽宁制造业投资增长15.9%,其中不乏民间资本的助力。大连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门槛,如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海洋文旅产业投资,开发特色海洋旅游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还能带动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投资与消费相互促进的闭环。国有企业投资则应发挥引领作用,在重大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发力,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产业升级,满足消费结构升级需求。
从政策协同维度看,短期激励政策与长效机制需双管齐下。短期来看,政府可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刺激消费与投资。如辽宁今年上半年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79.3%,家具类零售额增长62.1%,正是受益于相关促消费政策。政府可继续推行绿色家电补贴、汽车购置税优惠等政策,激发居民消费热情,同时对投资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引导资金流入关键领域。长期而言,要建立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与产业扶持政策。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完善社保体系,减少居民消费顾虑;持续扶持新兴产业,保障投资的可持续性,从而实现投资与消费保持长期动态平衡,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